第1221章 宁阳的干群矛盾比较尖锐(2/5)
刘伟鸿笑道:“华英,这是男人之间的话题,你少打听。”
“讨厌!”
刘华英便给了哥哥老大一个白眼球。
林美茹笑哈哈地在那边招手,说道:“过来过来,都过来,吃点杨梅,待会就吃饭了。”
几个小字辈便即走了过去,在沙发上坐了。
刘成家满身戎装,端坐在长沙发里,眼望刘伟鸿,说道:“伟鸿,准备什么时候去区里报到?”
儿子来京华工作,刘成家当然高兴,不过还是遵循着“先公后私”的原则,先谈工作。
刘伟鸿调任京华市宁阳区区委书记,事先也征求过刘成家的意见,尽管军政殊途,刘成家毕竟是刘伟鸿的老子,这样重大的事情,不征求他的意见,自然是不合适的。对这个调任,刘成家投了赞成票。在督察局那样的尖刀单位待得太久,不见得多好。在许多大佬眼里,由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去的干部,始终更加值得信任,对全局的掌控能力也更强一些。
这是正途!
倒是马国平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马国平建议刘伟鸿去益东,直接出任地区级的政府一把。刘伟鸿的年龄固然是“硬伤”,放在沿海发达省份,过于扎眼,但放在益东这样偏僻落后的内陆省份,应该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了。
想当初,李治国同志不也四十岁就出任了益东省委书记,开大动乱之后省级行政区一把手任用的先河,被视为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的典范。
对刘伟鸿的能力,马国平赞赏有加,刘伟鸿如果去了益东,肯定能迅速打开一片天地。益东实在太穷了,刘伟鸿只要略微加以改变,那就是大大的政绩,值得浓墨重彩书上一笔的。
至于刘伟鸿与马国平之间的亲戚关系,也不必那么在意。省委组织部长和地区政府一把手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最终还是刘成胜拍了板,让刘伟鸿去京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