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4/5)
轻飘飘两道圣旨,搅乱整个朝堂。偏偏不能说天子有错,毕竟麻烦的源头不在龙椅之上。归根结底,无论倒霉到什么地步,都是自找。
“李相公,你看天子是什么意思?”
三人之中,李东阳最是平易近人。心怀忐忑的官员不敢拦刘健谢迁的路,只能壮起胆子,到李东阳面前碰碰运气。
未料想,李东阳没说话,前方的刘健忽然驻足,转过身,厉声喝道:“天子刚正,下旨严查不法,尔等有何异议?”
“不敢,不敢!”
“天子大中至正,法不徇情,我等甚是欣喜!”
“既如此,还有何事需问?”
分毫不给人面子,刘健冷哼一声,再不做停留,转身就走。
安慰众人两句,李东阳亦未多留。他担心的不是两道圣旨,而是皇庄。
撤掉设立的关卡,不再向往来商贾收取货税,看似寻常,内中实藏有大玄机。
“皇庄,官衙,管道,陆运。”
一边走,李东阳一边思量。
天子以身作则,严格拘束皇庄管事太监,不许大肆盘剥。有圣旨为令,当地官衙必仿效而行,减免杂费,否则将有违背皇命之嫌。
宁晋等县有官道通往京师,贯通南北。
消息传出,各地行商必将蜂拥而至。
究其根本,各地官府盘剥甚巨,水路尚好,商队行走陆路,单是各项杂费,就占据成本的多半。逐年挤压之下,利润不断缩减。大商尚能支撑,若是小本买卖,不赔钱就算好的。
此项皇命一出,可以想见,皇庄所在的州县,必当聚集各地商贩。南北货物流通,各色人等聚集,酒楼客栈,食铺茶肆定会应运而生,鳞次栉比。
行到文渊阁前,李东阳没有急着推开门,而是立在廊下,唤来一名书吏。
“去工部,取保定等府舆图送来。”
“是。”
书吏领命退下,摸不清李阁老的意图,却没有多问。
李东阳步入室内,见刘健谢迁正翻阅奏疏,偶尔交谈,多言及两道圣旨,少有涉及皇庄,不免摇头。
丢了西瓜捡芝麻。
忽视紧要未决,关注已能预期结果之事,该说两位同僚久居高位,思虑已成定势,还是自己杞人忧天,想得太多?
李东阳同刘健颔首,行到桌案后,随意翻开一份奏疏,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自正月初一到上元节前,各府州县衙封笔,不报送公文。摆在桌案上的,多是积压的琐事,或御史台六科的弹劾讽谏。
看到奏疏上的文字,李东阳不禁皱眉。
屠勋刚正有余,老练不足。比起前任左右都御使,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想到先后卒去的史琳戴善,李东阳莫名升起一个念头,幸亏走得早,不然到话,见到都察院这个样,必定气得七窍生烟,恨不能捶死几个。
想到两位都御使年轻时的生猛,李东阳下意识捶了捶肩膀。
想当年,李东阳也曾打遍六部无敌手。祖上行伍出身,敢挑衅李大学士,不致血溅五步,也会鼻青脸肿。
“老了啊。”
李东阳突发感慨,引来刘健谢迁奇怪一瞥。
正要开口询问,被敲门声好打断。
几名书吏抬着木箱走进室内,向三位阁老见礼。
“禀李阁老,北直隶各府舆图皆在此。”
“好,下去吧。”
“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