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4/5)
这么快,是在宫门前遇上?
“陛下移驾西暖阁。”
东暖阁砸得不成样子,瓷瓶玉器,笔架砚台,没一件完好。
冷静下来,面对满地狼藉,朱厚照很是肉疼。
经杨御史灌输,熊孩子知晓赚钱不易。即便内库堆满,手里不缺钱,也经不起这般糟蹋。
“朕去西暖阁。”
砸都砸了,没有后悔药可吃,只能眼不见为净。
狠狠的咬着硬糖,朱厚照下定决心,今天的损失,必须找补回来。谁蹦跶得最欢,就先找谁!
随着刘瑾至西暖阁,牟斌交出佩刀,经通禀入殿。
暖阁门关上,君臣密谈一个多时辰,至宫门下钥,牟指挥使方才离开。
隔日,城门刚开,北镇抚司便派出缇骑,分别驰往太原、宁夏和南昌。
事闻朝中,群臣议论纷纷。
三省之地,貌似互不相关,仔细深想,不禁悚然。
晋王,安化王,宁王。
这三处,可都是藩王封地!
内阁三位相公,六部几位尚书,全都有些拿不准,天子打的是什么主意。
锦衣卫到底要做什么?
如果要动藩王,也该选好时机。
北疆战事未歇,情况依旧危急。纵有一场小胜,鞑靼终未全部退去,不可稍有放松。
孝陵遇雷,南京都察院科道官上疏直谏,站在“道义”制高点,几要绑架两京官员。大有不随之进言,就会被打成奸佞之势。
天子震怒,事情必须解决。
三位相公商议,实在不成,先寻史雍几个错处,把他按下去,南京群龙无首,可以慢慢收拾。
“劝天子向学,亲贤远佞,应为好意。然以圣人之德抚豺狼之辈,实滑天下之大稽!”
“谁为贤,谁为佞?”
“满朝君子刚正,则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我看未必。”
李东阳说话,少有如此不留余地。
实在是史都宪的奏疏,太不入眼。
旁听过杨瓒几次讲习,难免受到影响。加上朱厚照登基以来,内廷朝堂的种种变化,李东阳的思想,不由自主开始倾斜。
刘健只是皱眉,并未多言。
谢迁则坚定站在李东阳一边。
无他,史雍为表刚正,连谢丕一并弹劾。儿子被骂成奸佞,亲爹怎会坐视。
避嫌?
也要看看弹劾的是什么!
如果谢丕被打成奸佞,谢迁岂能独善其身。
上梁不正下梁歪,子不教父之过,一人犯法,株连全家。
谢迁政治斗争经验过于丰富,想得深了些,甚至有五成以为,史雍弹劾谢丕是幌子,真正目标在他!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个南京的官,敢找阁老麻烦,想死还是想死?
再者言,“清君侧”的打击范围实在太大。
天子登基刚刚一年,这个时候下罪己诏,完全是在打内阁的脸!
先帝重托,三人辅政。
天子不修仁德,有昏君之相,他们这些辅佐天子的人,又成什么?
最终,内阁达成一致,此事必须站在天子身边。
商议妥当,做好准备,只等明日早朝,快刀斩乱麻,将事情了结。
毕竟,他们动手,属文官集团内部“调整”,不会伤筋动骨。若是由天子下刀,南京官场又得地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