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番外二(2/5)
不见皇太子年仅十六,每日里批阅奏章,几乎要生出抬头纹?
从懂事起,几位皇子亲眼见证,亲爹是如何的坑儿子,帝冠是如何的沉重,朝堂上的文武,又是如何难对付。
明知前路有坑,深达万丈,还要抢着往下跳,不是有病,就是脑袋被门夹过。
彼时,杨瓒任户部尚书,入值文渊阁,成为国朝开立以来,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不当值时,必要入弘文馆,为几位皇子讲学。
史书经义,自有谢阁老。诗词文章,全交顾相公。
杨瓒所讲,多为海外风土人情,各番邦同国朝关系。每次讲学,必要铺开舆图,教皇子们认识世界。
天下之大,毕生不能穷尽。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实属愚者所为。
随舆图越来越大,杨阁老的讲解不断加深。几位皇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被潜移默化。
故而,兄弟阋墙,抢夺皇位,在正德朝压根没有土壤。
中原之地,化外之邦,引得少年好奇。
海域之外,广阔大陆之上,各式各样的风俗,种类繁多的植物,千奇百怪的动物,更想一睹为快。
随明朝船队往来海上,各种稀奇的动植物,陆续被带回。
翰林院请旨,遣人外出搜集,绘制成册。其后抄录印刷,发官学儒学,助青年学子打开眼界,进一步认识世界。
弘文馆中收有精装本。
经吏部尚书王守仁增补,杨瓒润色,涵盖内容,足以让世人惊叹。
这些书册,皇室子弟必读。其后,逐渐发展到宗室外戚。
人皆有好奇心。
提及海外风土,杨阁老和王尚书剿灭海匪,搜寻宝藏的轶事,陆续被人翻出,更被加以修改,著成章回体故事,传播民间。
随书籍大热,情况变得一发不可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