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醒悟(1/5)
对啊,怎么判?
相信楚王对待别人,能做到公正严明。可若是对待楚王妃的朋友呢?早就听严从铮二十余岁仍不婚娶,是因为对楚王妃念念不忘。
起来,觊觎楚王妃的,听还有……
朝臣虽一动不动,眼珠子却乱转,从四面八方射来的目光,落在太子身上,停了停,依依不舍地收回去。
他们提醒自己,朝事要紧,看什么好戏啊?
起来,楚王是否会落井下石,把严从铮绞死拉倒呢?严从铮虽然救驾有功,但就算轻判,也是流放三千里。
李策上前一步,郑重道:“严氏一门,有严霜序贵为魏王妃,同魏王沆瀣一气,已被赐死;有严廉身为户部侍郎,知情不报,判绞刑;严从铮虽为严家长子,却恪守君臣之义,舍父救君、以至重伤。既有武人赤胆,又有文人风骨,儿臣以为,严从铮功大于过,至于如何褒奖,由圣上决断。”
所以不是判罚,故而没有出现在文书中?
不仅不判罚,楚王还认定严从铮功大于过,虽然让圣上决断,却是要圣上褒奖?
好大的胆子!
不过也,好令人钦佩的胆魄!
没有人敢正大光明地宽恕叛贼的家人,即便那人有救驾之功,也不可以。
焉知这不是他们的计策?万一以后生变,保举者便逃脱不了干系。
当官,不见得一定立功,但求无过。
楚王不惧结党嫌疑,不怕别人他拉拢人心,更不计较严从铮心悦楚王妃这件事,甚至也不怕触怒皇帝,劝三司同意“功大于过”的认定,实属不易。
只是,皇帝会怎么想?
大唐皇帝颔首,神情不怒自威,没有反驳,只是问道:“其他朝臣,可有异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