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师徒(5/5)
那边,颜真卿眼看着这位太子的背影,叹息了一口气,脑中再次回想着郭虚己之死,以及吐蕃、南诏的形势变化。
“不知。”
“颜公已回府了,这种官司,不至于拿他下狱。”达奚盈盈犹豫片刻,又道:“但我听说,颜公在朔方县办的案子,也有人想要翻案。”
“欸,你们在做什么?”
颜真卿沉吟着,道:“我回长安的路上,在驿馆见过那些吐蕃人,有些不好的直觉……”
“我是猜测,或者说我担心南诏会叛唐归附吐蕃,这一连串的蛛丝马迹,或许来自于吐蕃正在拉拢南诏。”
“那是你太疼孩子了,不给我机会。”李亨小心哄了张汀一句。
哥舒翰不再多说,自又拍了一坛酒。
迷迷糊糊中却被人推醒了。
“好。”
“谈正事。”杜媗已在煮着茶,淡淡应了。
“好。”薛白道:“你帮我查几个人……”
郭恕则因为骑马,双股都磨烂了,他擦了擦满是风霜的脸,赶向首阳山。
“殿下也有耳闻?”
他认为颜真卿之所以如此警惕,很可能有这部分原因。
~~
一般公卿权贵到平康坊三曲嫖,只去南曲,因南曲最有格调。
“老师在怀疑什么?他们要刺杀圣人?”
没人回答,杜五郎遂挠了挠头,往五进院走去,却见薛白、杜媗、杜妗正坐在亭子里,一本正经的模样。
不多时,哥舒翰出来,见到薛白也不惊讶,挥退了身边的亲兵,上前道:“走吧,一起去三曲吃点热乎的。”
薛白曾几次听说过郭虚己的名字,一次是巨商郭万金,便是打着郭虚己的亲戚名号,一次是回郭镇郭太公也说与郭虚己有亲。
“十七娘今日才回玉真观?”
杜妗没有二话,道:“我来查。”
“是,吐蕃一直有拉拢南诏之意,但阁罗凤一直表现得对大唐十分忠心。天宝七载,南诏有部落叛乱,阿爷遣姚州都督前去平叛,李都督便说南诏王阁罗凤不肯合作平叛,阿爷当时在剑南,派阿兄前去查探,阿兄查明,阁罗凤并没有叛唐。”
之后,连着丢了好几个。
李亨摇了摇头,道:“十六郎不会的,他阿娘没得早,是我抚养他长大的。他小时候,我常哄他睡觉,喂他吃饭,教他读书……”
“否则?”
“啊,我想到丰味楼近来有些事,该与阿姐谈谈,我去找他们。”
樊牢果断拒绝,心怀敬畏,随着车马进了长安。
他被引到书房见颜真卿。
进到颜宅,只见各处已经开始在做婚礼的准备。
薛白看着,不由劝道:“将军还是少喝些为好,你是我见过最能喝的。”
“欸,等在这做什么?”
“快!”
李亨笑了笑,道:“不会的,怎么排也排不到他这个十六。”
“你肯定嫖不惯这种,要些酒菜吃罢了。”哥舒翰很自在,大手一挥,喊道:“爆炭,来。”
金吾将军奉圣人秘旨见了吐蕃叛徒,恰被颜真卿知晓了,上书弹劾……这部分可能是真的。
他等了一会,方才过去,问道:“你们在里面吗?阿爷要与你谈正事了。”
“不是。”
“杜公莫开玩笑了。”
“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再如何文过饰非,也掩饰不了哥奴把这盛世治理得走向崩塌的事实。连他自己都心虚,迫害每一个比他有才能的人。若说将军只看河陇,是你身为节度使的本分。那我志在社稷,便该看到大唐的积弊重重,迫需改变。”
吐蕃的政变他不知道,只知道也许就在十多年之后,吐蕃兵锋直指长安,打得唐代宗抛弃都城,仓皇出逃。
颜真卿唏嘘不已,但之后不得不问道:“吐蕃想招降南诏王了?”
“我知道你在对付右相。”哥舒翰道:“今日只有你我二人在这又脏又小的青楼,我说几句心里话。”
樊牢这次护送杜有邻回来,主要还是薛白想见见他,听他说说铜铁生意的近况。而他私心里,其实是想见见那位皇孙的。
哥舒翰有片刻的呆滞,之后饮了整整一碗酒,道:“你说得再对,改变不了吐蕃人不是细作,颜真卿弹劾错人了的事实。”
颜真卿打开门,问道:“何事?”
“哥舒将军在吗?”
月月年年,总能看到一些乱子,像是大乱的前兆。
还在想着这些正事,杜五郎凑到了他耳边,小声提醒了一句。
“欸,你当我没说也行,但就是……嘴唇上的口脂擦一下。”
求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