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两档综艺,华夏歌会(2/5)
生动展示了这个浮躁时代里的流量经济。
他在热搜榜上向下翻了翻,才看到《诗歌电台》破民谣纪录。
苏哲每次发新歌都能登上热搜前十,今天发布的第一张专辑,却被那些破事挤下来了。
似乎所有人都在怪流量抢夺作品的空间,但现在看来,这也是大众的选择。
但苏哲想了想,没有将感想发微博。
只是在置顶微博上,评论了一句:
关注作品吧。
这时,严喜玲也联系他了,没有提昨晚的事情,干脆利落地说:
“老板,准备打歌吧!”
“要去电台吗?”苏哲好奇问道,他对打歌的印象就是电台点播。
“什么年代了?”严喜玲笑道,“电台没落很久了,现在很多新车都不接收电台信号,别说家用了。”
苏哲好奇问:
“那怎么打歌?”
“给伱接了两档综艺,以及最重要的打歌节目——《华夏歌会》!”
苏哲现在对综艺已经习惯了,好奇地问《华夏歌会》,发现这是很出名的音乐节目。
苏哲前世,很多音乐节目因为正版音乐的没落而渐渐停播,比如曾经的音乐风云榜。
但这个世界,因为正版市场更好,并且一直没有断绝,电视音乐节目便一直生存下来。
《华夏歌会》是其中最受欢迎,最权威的节目,由音乐协会主办。
“和演唱会差不多,台下有观众,你在台上唱歌就行,录制后在电视台播出,但门票收入和广告收入都归音乐协会。”
严喜玲说完流程,小心向苏哲科普着:
“金曲奖就是音乐协会的会员进行评奖,不允许以任何方式贿赂评委,但如果你能给协会多赚点门票钱,评委也是人,肯定会有所倾向。”
苏哲明白,这个世界的奖项比前世公正多了,但只要评委是人,就会受到外界影响。
包括奥斯卡也可以公关,甚至闹出过瑞恩惨案,但只要做到基本公正,就能在同行的衬托下,维持奖项的公信力。
严喜玲定下的冲奖策略,就是通过《华夏歌会》给音乐协会留下好印象,再通过私人关系私下拉票,最后发动舆论,影响大部分评委。
苏哲不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接受了严喜玲的方案,问道:
“好,什么时候参加《华夏歌会》?”
“《华夏歌会》要组织演唱会,音乐圈也没那么多新歌,所以一般一月一次,如果新歌数量不够,也可能延后。”
严喜玲解释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