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苏哲的音乐课,宗师气度(2/5)
“苏老师,能讲讲中国风歌曲吗?我特别喜欢你创造的这种风格。”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戚新燕立即举手,兴奋地问:
估计等他老了,在火炉旁给孙子讲故事,说到这里还得懊悔地拍一下大腿吧。
“对啊,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被苏老师一点就明白了。”
可苏哲不一样,他把最经典的存货都抄了,就算没人竞争,也写不出比《青花瓷》更好的中国风歌曲了。
接下来,选手们将接受统一培训,由导师们进行培养,发掘潜力,再进行淘汰赛。
“我们入行时,也有着自己喜欢的偶像,没想到现在也作为前行者,激励别人创作音乐了。”
她创作能力很强,但让她讲课,真比不上音乐教授们;可苏哲的讲课,听起来比教授们更加专业。
所有选手全都举手,这可是最近音乐圈的热门风格。
——对于开创者来说,流派越兴盛,地位越崇高。
就这样,苏哲一口气录了几天,将排名赛录完。
这给了一些排名靠后的选手逆袭的机会,而高名次选手如果懈怠,也有可能被淘汰。
但她详细地讲述了被苏哲激励,毅然决然地辞职,参加海选的经历,不像编的。
既然如此,培养同行对他来说并无坏处,反倒能让中国风流派更加兴盛。
对于一般歌手来说,自己掌握的独门技巧,肯定不想传播出去,否则不是给自己培养对手吗?
著书立说也得等晚年吧。
“给我一些时间,我写一篇《中国风歌曲讲义》,毫无保留地教给你们,能学多少就看你们自己的悟性和努力了。”
她只是开玩笑而已,因为按照规则,海选过后的排位赛没有淘汰,通过每名导师的打分排出名次。
明星之明星,是很难做到的,毕竟大家都是同行,就祛魅了,不会像粉丝一样,远远地看着、拜着。
这让选手们无比敬佩,就连薛沫都震惊地看着他,惊叹道:
“苏哲,你讲课时真是一派宗师气度啊。”
只不过创作经典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灵感,所以苏哲一直没有贸然原创。
她的评价受到了选手们的赞同:
苏哲感慨:
毕竟他靠音乐起家,靠音乐赚了第一桶金,要不是乐迷支持,他哪有钱投资筹拍前世经典?
现在有能力了,尽力反馈音乐圈,帮助更多音乐人成长起来,这是他应该做的。
他心中一动,干脆趁着这个节目,将一些要点传播出去,帮圈内节省探索时间,更好地发展中国风。
一个成名后不忘圈子,提携新人的前辈,哪个新人不喜欢?哪個同行不敬佩?
“淘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