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后木村拓哉时代(2/5)
“这篇文章当真是你写的?”
“百分百保证。”苏灿笑了笑,“还有问题吗,没问题的话,我走了,稿子交上来了,就看你们登不登了。”
林光栋起身,刚想脱口而出“为什么不登!”,不过觉得这句话说出来自己这个指导教师的身份威严又何在,才道,“我保证这一期的朝花瑶台,应该比往期更有突破。”
苏灿对林光栋一笑,“林老师,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看着苏灿的背影,林光栋愣是对苏灿的最后一席话有些不解,觉得似乎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不过随即自己就笑,竟然揣摩一个普通高二学生的话语含义,自己这怎么回事,又把目光放在苏灿的稿子上面,轻轻的念着最后的“诗句”:“那阳光,碎裂在熟悉场景,很安静”
结合上文,难以释怀
《朝花》新一期的“瑶台”栏目刊登了来自转学生苏灿的文章《回忆森林》,无论是怀疑者,张望者,敌视者,无视者,在带着极为惊异的心情看完整篇文章过后,都会用一种类似于小学生清晨朗读课文般的窸窸窣窣声,念叨文章最后的句子,也是将整个文章画龙点睛般的一笔。
“那阳光,碎裂在熟悉场景,很安静一个人,能背多少的往事,真不轻谁的笑,谁的温暖的手心,我着迷伤痕好像都变成了曾经全剧终,看见满场空座椅,灯亮起这故事,好像真实又像虚幻的情景真的痛,总是来得很轻盈,没声音你和我还有很多的地方还没去为何留我荒唐的坐在这里想重来,行不行再一次我就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谁把我放回去我愿意付出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
对不起,独自回荡在空气,没人听最后又是孤单到天明。”
即便有人看不全文章,但是对于这最后一首“诗句”,读着都会或多或少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不同于少男少女伤冬悲秋强说愁的杂志,却又不脱离青春的范畴,恰到好处的以一种高度,契合进在这个学校里学生的心境之中。
有自忖作文优秀的尖子生暗中拿出了笔记本,将一个班仅有五本传阅的杂志用短暂逗留在手中的时间将其抄写在摘录本上。
旁边有人看见,出于某种不明的竞争心理,就道,“等等,我去找本子,也抄一下!”
所以倒是看得到在一张桌子上面,爬了五六个人,手中奋笔疾书的情形,乍一看,还大致以为抄着一道关键题的参考答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