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夺天下

第211章 明人的震惊,线膛枪(5/5)

目录

其实线膛枪出现的不是很晚,最早的枪膛内带有膛线的火枪诞生于15世纪初的德国。但当时还只是直线形的沟槽,这是为了更方便从枪口装填弹丸。

据文献记载,意大利最早在1476年就已有螺旋形线膛的枪支。螺旋形膛线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膛线”英文为rifle,音译为“来复”,线膛枪也因此称为“来复枪”。

17世纪初,丹麦军队最先装备使用了来复枪。但由于来复线制作成本高和从枪口装填弹药不便,所以许多国家的军队不愿装备使用有螺旋形膛线的枪。

早期的枪械都是前装膛枪。1420年,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铁匠戈特,简化前装手续,气体泄出,使弹丸在枪膛内起紧塞作用并提高装填速度,发明了直线式线膛枪,采用圆形铅球弹丸。

由于“膛线”一词的英文译音是“来复”,所以线膛枪也被称作来复枪。

至今,印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产日期的步枪还保存在博物馆内。这种带有膛线的来复枪射击精度大大超过了滑膛枪。

16世纪以后,将直线形膛线改成螺旋形,发射时能使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出膛后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大了射程。

较有名的是法国的米宁前装式来复枪,此枪重约4.8千克,螺形膛线4条,最大射程914米,弹丸长形,头部蛋形,底部中空,略小口径,比较容易从枪口填装,发射时火药气体使弹底部膨胀而嵌入膛线以发生旋转。

由于这种线膛枪前装很费时间,因而直到后装枪真正得到发展以后,螺旋形膛线才被广泛采用。

刘元昭说道:“朕也是在和桑托思他们交流时,听他们提及了来福枪,受到了启发,想到了枪膛里刻出膛线。

膛线的作法在于付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弹头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如此能使得子弹的射程增加。

如果我们把子弹从球体变成如同箭羽一样的形状,也就是圆柱形,你们觉得如何呢?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吧。

枪管中下凹的部份称为阴线,凸起的部份称为阳线,大概就是这样,朕也是粗略的想一想,主要的还是要靠你们自己研究。

为了帮助你们研究,朕已经派人南下,前去与番禺的西方人交流,看看能不能给你弄点样品。”

曾简亮记下了刘元昭说的话,他说道:“陛下说的难度不是很大,样品很快就可以制作出来,不过,要是想批量生产,确实有难度。”

刘元昭明白曾简亮说的意思,他必须要发明出车床一类的机器,才能实现量产,对此,他并不是很担忧,作为一个老铁匠,车床一事还是很简单,他曾经接触过这一类东西,所以车床根本不是问题。

只需要曾简亮和孙和斗能弄出线膛枪,他再告诉他们造出车床便是了。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同学是叶天帝 我被秽土转生出来了 文娱从旅行开始 再升亿级 亏出个二次元帝国 真祖驾到 因为怂所以把san值点满了 逆袭回档1996 我在东京当灵侦 穿越女配重生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