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拒绝审理?!上诉最高检!(2/5)
罗大翔又继续开口:“犯罪预备应该听过吧?”
“听过。”
犯罪预备,处在刑法中的第二节,第22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工具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罪可以对比既遂犯罪,从轻减轻处罚或者是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两者都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没有完成犯罪的结果。
所以,从既定的犯罪罪名进行出发,减轻一定的犯罪刑罚。
用通俗点话说,大概意思就是伱还没有犯罪,但是你准备去犯罪。
并且在准备去犯罪的过程当中实施了行为。
这种做法就叫做犯罪预备。
只不过.…
在刑事案件当中,犯罪预备很难被界定。
或者说,犯罪预备的时间很短,很难有充足的证据链来证实有犯罪的嫌疑。
以此罪在国内进行判决的案例很少。
这个罪名,在苏白的理解中。
犯罪预备这个罪名是为了减少犯罪前的犯罪行为,并且对犯罪人员进行惩治的一个罪名。
就比如说:两个人闹了矛盾,一方有对另一方实施犯罪杀人的想法,并且在此过程中付诸了行动。
在此过程中,即将被害的一方发现了另一方的行动。
及时报警,阻挠了另一方的行为。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定故意杀人,是不是不合适?
因为人家还没有动手呢,你怎么能够判定人家故意杀人呢?
故意杀人是什么?故意杀人是有着客观事实存在的。
故意杀人未遂?故意杀人未遂也是需要有客观事实存在才能定义为未遂。
没有动手,那么就没有犯罪的行为。
基于以上不存在着客观的事实,那么拿想要杀人的一方,是不是没有办法?
并不是。
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利用犯罪预备,对于想要实施犯罪的一方进行立案定罪。
这才是这个罪名的法律适用情景。
所以一般不在特定的情况之下,本罪无论是从立案,提起公诉,还是到判决。
都不容易推进和进行。
“这个案子是和犯罪预备有关?”
“对.…的确是和犯罪预备有关,并且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和已经打完的一审。”
“这个案子.…判决方式是以犯罪预备来进行的故意杀人判罚。”
“判处了那名当事人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犯罪预备,判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