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流年不利十七年(3/5)
“郡守保境安民,处置民情乃是职责所在,既无失职,又何罪之有?倘若因本君一人,劳动郡守府上下官员来往迎送,因此误了民情,反倒是本君之责。”
“君上宽仁,臣代陇西官员拜谢!”
“免了吧,灾情如火,倒是该先看看这陇西郡当前的模样。”
“还请君上入城,待臣详细禀报。”
陇西和北地郡一样,都属于边塞。由于有义渠的过去,因此其治下之民同样有相当一部分以游牧为生。
而北地郡治所义渠好歹当初也是义渠部族的王城,而这狄道便没有这个幸运了,故此城池连义渠都不如。但是入城所见,却让乔松对这位陇西郡守心生好感。
狄道虽不显繁华,但一路所见却井然有序,虽然狄道城内有一些建筑因地动倒塌受损,但是废墟已经清理完毕,一些危房也被围了起来,看样子是准备择日拆除或者是修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城中百姓情绪也很稳定,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看样子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
入了郡守府,李崇便将提前准备好的灾情调查结果呈递给了乔松。通过这些资料,乔松对这位陇西郡守的评价又上了一层楼。
踏入陇西郡之前,乔松便派人先一步深入陇西郡各地,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受灾情况。
因此尚未抵达狄道,乔松便提前收到了各地传来的消息,基本上与李崇呈递给他的情况吻合。
此次地动对陇西郡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盖因古代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抗震能力比较强,因此因房屋倒塌而死亡的人数并不多。
但麻烦就麻烦在地动所带来的舆论影响上面,毕竟这个时代民众多蒙昧,认为地动乃是天降灾祸,再有一些人的刻意引导,引发了一场风波。
看完之后,乔松将资料合了起来,递给了曹参和陈平两人。然后看向了跪坐在那里的李崇,询问道:“陇西灾情,本君算是了解一些了。对比沿途所见所闻,陇西郡的反应大体上还算可以。”
秦法不赈灾,此乃孝公时期所立之国策。所谓“不赈灾”,并非坐视不理、任由百姓受苦受难,而是另有深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