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放鸭(3/5)
若是游玩,闲看渔船徜徉于碧波之上,撒网捕捞,鱼鹰浮水,渔歌互答,桨声咿呀、锦鳞入舱,一派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画卷展开,这里确实是美景不断的好去处。只是要在这里生活就不一样了,村里没有良田,糊口艰难,注定一生都是漂泊,靠着船来讨口饭吃。
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船,所以水乡人和船相依为命。大的称作“艚”,是大型运输工具;中型的叫“舱”,乃沟壕港汊里生产生活必备;小型船叫做“排”,用于浅水区域养鸭、牧鹰、打猎等用途。鸭排是由两三艘小船上架着木板搭建的平台,船上有厨房和卧室,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有牧鸭人的家,还建有鸭圈。鸭圈是用芦苇、菖蒲捆扎而成,收拾得棚是棚、院是院,干净整洁。院子四周用苇席围护,地面上每天撒一层干草,让鸭群能够舒适地卧在地上晒太阳。鸭排不是一直移动的,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就会泊在岸边不再动弹,作为一个基地使用。拴在鸭排上的小船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划着小船赶着鸭子去觅食。
有时候划着小船走的远了当天夜里是不回来的,小船的船舱里有镰刀,小炉子,盐巴粮食,苇席等等,夜间快速在岸边的芦苇里搭建一个临时的鸭圈。在圈里点亮马灯,有人在鸭圈旁边守护,防止黄皮子、野狸夜袭鸭群。咬死咬伤鸭子是一个方面,夜间鸭子惊群,会严重影响产蛋率。
鸭群特别胆小,有时候一场雷雨暴风都能让它们炸了锅。大头就是深入芦苇荡寻找雷雨天气下受惊跑掉的鸭群,这才遇到了在白洋淀里打游击的队伍,从此踏上了抗日战场。
王家几代人都是放鸭子的,这个行当比较特殊,一般人还真不知道放鸭的辛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