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杨总又双叒叕开始撒币了!(2/5)
现在的杨不凡看到各种代码,就像看到普通汉字一样,自然而然就能够看明白,还能快速找到问题。
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杨不凡就看完了整套程序,然后他摇了摇头。
怎么说呢,这套软件太过于中规中矩了,使用的还是肌电那一套,反正就是义肢上的微型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什么生物电会进行分析,分析出来后会让义肢进行什么动作。
原理也很简单,是通过记录不同人体测试者在执行简单动作时的脑电图来收集数据,这些动作可以是抓握,也可以是抬手落下,也可以是手指头伸出拿回等。
所以这些测试要按不同的场景对数据集进行分类,然后会进行准确率预测,进而建立模型,然后利用模型非常准确地预测同一个人在没见过的场景中的意图。
这种技术看上去已经非常先进了,因为这是一套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建模的软件。
但是问题还是有的,而且很致命。
那就是如果训练不够多样,那么与新的测试人员进行同样的训练会很困难。
不同动作的训练可能会多么多样呢?
普通人可能会觉得一只手臂而已,能有多少种动作变化呢,让测试者每种动作都做一次不就好了。
但事实是如果真想做出一款可以媲美真实手臂的智能义肢,动作变化会相当的多。
首先是手臂的动作变化,这里面包括了各种角度和力度,比如普通举起手臂和用手臂抵住重物,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脑电波的差别将是巨大的。
然后是手掌的动作变化,手掌可以进行托,推,拍,握,按等一系列的动作,每个动作的力度和角度是千变万化的,想要让测试者一点点进行训练和尝试,这会相当的困难。
最可怕的是手指头!
现代社会当中,需要五根手指头进行配合来进行的动作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如果是一般的智能义肢,可能会直接放弃手指头的大部分动作,先保证手臂和手掌的动作优先级,但也相当于放弃了手部的大部分功能。
但是陈院士研究的这款超级义肢,从硬件控制角度已经趋近于完美了,五根手指头的灵活度高到令人发指,如果使用得当甚至可能普通人的手指灵活度。
这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一个残障人士只要拥有了这款超级义肢,甚至可能会完成普通人都不能完成的事情!
仅仅以打字为例,普通人的打字速度一般为50100字每分钟,一些手速快的人可能达到更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