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丰收(3/5)
“太好了,我和你二叔,这次找到一处淮山多的地方,挖了不少,还没挖完,让狗子、石头在那里守着,等下我们把这些淮山,摊到屋顶上晒好后,就继续去挖。”刘五秀很开心,说完,拿了一捆她挑回来的淮山,往屋檐下走。
这时,周大勇已经搬来梯子,搭到屋檐上,准备晒淮山了。
萧琼枝连告诉他们“二叔,刘婶子,淮山不容易腐烂,如果这样一整根的铺开晒,很难晒干,直接放到家中粮仓那样通风、干燥的地方贮藏,就能放到明年二、三月份。”
“当然,要是想放更久,也可以洗干净,片薄了,搁笸箩里晒,只要三、五天,就能晒干,搁石灰坛子里养着,放上半年、一年。”
“太好了!那就先不晒,都搬粮仓里去,多留些时间来挖,免得别人家挖淮山,挖得比我们家多。”刘五秀说着,就拿起那捆她挑回来的灌木,往正屋走。
周大勇也照做。
不过,正屋通往地道下面粮仓的入口较小,他们的四捆灌木太大,根本进不去,只能在正屋里解散,十根、几十根地抱起里面的淮山,放粮仓里面去。
郑邦坐在正屋的桌子边,正拿着一把匕首,在用竹片削竹箭。
看到他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主动过去帮忙,顺便把他挑回来的那担淮山,也给拎过来,一起放粮仓里面去。
忙完后,刘五秀和周大勇都顾不得吃中饭,直接从厨房,抓了些锅里正煮着的土豆、红薯,揣在怀里,拎着扁担,出了院子,往山上走。
萧琼枝受到感染,也顾不得吃中饭了。
她让楚芸娘抓了十来个土豆、红薯给她,找了块做头巾的大帕子包好,拎在手里,又从厨房角落里,找出一个小背篓和一把小锄头,背着它们,去正屋找郑邦。
郑邦这时已经回到桌子边,继续拿着匕首,用竹片削做箭。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