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破译金文(2/5)
青铜并不是因为铜锈是青色的而得名,古人开采的铜矿石因颜色是暗红色,所以叫做红铜。
而青铜是一种合金,就是将红铜、锡按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合金。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这里的“齐”读作ji,四声,是个通假字,通“剂”,意为剂量。
说人话就是,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翻译成现在的话——浇筑钟、鼎的青铜配方是六分之一锡和六分之五的红铜。
锡是软的,铜也是软的,古人相信两柔合刚,在红铜中加入锡能明显提升青铜的硬度。
不过物极必反,太硬也不都是好事,刚则易折,到了东周时期,工匠会在铜锡合金的基础上加入铅,用来降低青铜器的硬度。
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别的目的,比如青铜编钟,不同的硬度代表着不同音色,所以一架编钟的青铜合金比例是不同的,脆音需要高硬度,低音需要低硬度,还有颤音什么的,都得按比例去调整铜、铅、锡的比例。
所以,能造出编钟的古人,怎能只用牛逼二字去评价。
曾侯乙编钟出土修复后,还演奏过三次,第三次演奏是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网上有当时的视频。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短视频平台搜一下《1997天地人交响曲》,聆听一下来自两千年前的声音。
我问姚师爷关于孔老师的来历,姚师爷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故事从台湾省的镇馆之宝毛公鼎开始说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