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真仁义还是假仁义?(3/5)
“刘玄德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夸他的说他是仁义礼智信的象征,是他延续了大汉王朝最后的荣光。骂他的说他是史上第一伪君子,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会哭,到处演戏,是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里最会演戏的一位,没有之一。
所以现在我恨不得沈厚赶紧将老朱的故事写完,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老朱的历史评价是不是也和刘玄德一般毁誉参半!”
不愧是老谋子,以全球知晓的华夏历史人物作为对比,连续强调了毁誉参半四个字,为进一步去论证他的人不能是二极管的观点打下基础,让分成两派正在争吵的全球观众暂时降了降温。
“首先,老谋子我要说的是仁义这个词,这个词在华夏的历史中无论任何朝代都是注定绕不开的一个词,因为这个词深层次代表的是正义,往往有仁义这个词加身的历史人物,他最后的历史评价都不会太低,这就是仁义带来的好处。刚老谋子也说了,硬币有两面,事物也是,那如果仁义的正面代表的是正义的话,那正义的背面是不是就是非正义,代表的是仁义的反面?”
“这个反面就是仁义只是种为达到目的行使的手段,若仁义能达到目的,那就用仁义,若仁义达不成目的就用其他能达成目的的,总之,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达到目的,此正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字面解释,那么问题又来了,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那么若这目的是正向的,而手段是反向的,恰恰就是这反向的手段达成了正向的目的,那这目的与手段之间的界限还能分得这么清楚吗?又该如何去区分?”
老谋子苦笑道,“反正我老谋子区分不了,不知道各位如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