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宁借兵1(2/5)
比较而言,身经百战、稳扎稳打的耿炳文更让将士安心,却被朝廷弃之不用。
没有哪个将士愿为战斗力太低的将领誓死效力。
上下不齐心,乃兵家大忌,李景隆从出征一开始,就显露出失败的征兆。
别人的不看好,李景隆浑然不知,他踌躇满志地来到德州,接手并整顿耿炳文麾下兵马,同时继续征调各地兵力,总数多达五十万。
耿炳文对付燕兵的思路是以守为攻、稳中求进,虽然稳妥,但不够酣畅,不够风光,不够过瘾,不够解气。
李景隆的战略是集中所有兵力,直趋北平。
朱棣熟知李景隆的才能秉性,寡谋骄横、不知用兵的李景隆对耿炳文要容易对付,朝廷换将算得上他在真定之战的最大战果。
九月十一,李景隆统兵驻扎河间。
谍报传至北平,朱棣将李景隆比作纸上谈兵的赵括,以鼓舞士气。
“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汉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
随后,朱棣向燕军将士指出李景隆的五大致命弱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