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屡试不第的‘好处’(2/5)
越明礼正满心纷乱,听到小娘子问,连忙周身一肃,想也不想就连忙回道:
“是。”
“不过不着急,年前陛下才同宰辅大人敲定往后科举为三年一届,师长曾说过,我还需要再沉淀学问,后年的科举想必是不去的,可能会在五年后再参与秋闱,寻机会入仕。”
与话本子里年纪轻轻就慧名远扬的少年登科,金榜题名,受惊荣宠不同。
除非是真正万人.....不,千万人中难觅的天才,不然正经有家底的官宦之家,都不会让自家孩子过早入仕。
一来,年纪过小的话,并不能参加正常的童生试、乡试与会试。
他们参加的,是一种叫做‘神童举’的考试。
考试的目的、内容、时间以及结果,完全与正常考试不同。
《汉书》曾记,汉初萧何草创汉律时规定——
“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这就是在说,‘神童举’中的试员,只需要能写九千个字,就已经算是不得了的事情,八成都可以‘中举’,选做官吏。
这种方式更加考查书本知识和书写能力,与正经出试题,选官出仕的考生有极大的不同,能触及的上限,自然也更低一些。
古往今来,不敢夸下海口言之凿凿,可位极人臣,青史留名之人,大多确实不会出自神童举。
如此,自然心中门清,又有能耐的父兄师长大多都会规劝学子晚些出仕。
一来,可以多学一些,巩固自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