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还有转圜的余地(2/5)
槐安战死之时,卿痛不欲生;沙场残酷、刀剑无眼,朕不忍爱卿再受丧子绝嗣之痛,故,有意接衡之回京。
君予(yú)阵前搏杀、夫人阵后相守,三十余载终不离;夫人于卿,可谓情深意切。
边关粗陋,每逢冬日,手指常难屈伸;元昭元年,夫人骨痹加剧,久不能立。
湿寒之邪伤于骨髓,是为骨痹(bì)。
骨痹之痛,非常人能忍,然夫人,已隐忍十载;何能如此?唯爱君尔。
宫中御医有善治骨痹者,夫人若回京,即不能彻底根治,也可延缓病情、减轻痛苦。
傀人多狡诈;妻儿归京,卿无后顾之忧,朕、亦无后顾之忧。
东关湿冷,愿卿珍重。】
帛书上的字迹略显潦草,是皇帝常用的行草;末尾处,是暗红色的印蜕。
陆衡之逐字逐句的看完了这卷过分平易近人的帛书之后,忽然明白了宥昀不直接将帛书给自己的原因。
‘不在我看过帛书后提醒我回京之险,是因为他担心我会先被陛下的“诚恳”冲昏头脑。
他问的那句“接不接”,是在试探我的态度。
没有命令、也没有施压,这卷帛书,只像是两个相交多年的老友在叙旧。
若是毫无准备,我就算有着和东关军共进退的打算,多半也会依着这帛书上的意思、将母亲送回晧京......
云之能将这卷帛书提前截下来,可见送这帛书的并不完全是陛下的人。
回京路远,一路上会出什么问题,谁也说不准;如果当真将母亲送回京,保不齐就会出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