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思索(2/5)
年少都道分别是寻常,可是有些际遇,一次错过将是终生。
崔学馆,训义学舍。
今天学的新诗,是《秦风》篇的最后一首《权舆》。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这首诗很短,只有两章,且诗序与诗句的释义一致,旨在讽刺秦康公对待贤臣,没有承继先君秦穆公礼待之仪。
诗句释义非常简单明了,此诗需要掌握的重点,在于秦穆公时期的鼎盛,到秦康公时期的衰落,发生过哪些历史中有名的事件。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和名人经历,才能感同身受“不承权舆”这句结尾的嗟叹失落。
诗意里细致描写秦康公无能,导致贤者的待遇是如何大不如前的。但今人读古诗,需要多方向思考,贤者旧臣抱怨礼食四簋都不复往日,可这些重臣不一样没做到先君时期该有的辅国之能吗?
下课之前,郭夫子做总结:“贵族的没落,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自身需强,才能令国兴盛,获得国君的重视。我们个人荣辱也是一样,自身需强,才能被人真正从心中尊重,只靠先辈的功勋和财富耀武扬威,能炫耀多久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