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辽王的忠诚理论(2/5)
“宁王后裔先是和满清像模像样地打了一阵子,后来看大势已去,这才投降满清,编入了八旗,然后世守吉林宁古塔边防一线,算是为国戍边。宁王有一个叫朱同保的后人,还在抗拒沙俄、保卫伊犁时立下赫赫战功,获得“巴图鲁”勇士称号。”
“在大一统的背景下,听命中央政权,你能说他是贪生怕死的汉奸吗?”
“与之相反,抗倭之时,驻扎河南的国军虽是汉家军队,却为非作歹,其害甚于倭寇。当地民众称之为‘水旱蝗汤’四害,恨之入骨,予以缴械。后来国军就说河南民众是汉奸。那这些百姓就真是汉奸吗?”
“所以啊,为政者要常思已过,辽东今后不仅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果也必须要由辽东人共享,让辽王府成为民众高度认同的地方政府,这样才会在遇到危亡之时,让老百姓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说着说着,辽王渐渐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关于忠诚的理论,而且有相当充实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
张石从来没有像朱植这样从历史的维度去考虑忠诚,对他的忠诚理论也只是将信将疑。
但是,不到一个月时间,明月就用行动证明了她对辽王的忠诚,也证明了辽王这套忠诚理论的正确性。
随着这次远征完全结束,一大批部落兵因为在这次远征中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为总旗。
在骆驼山下大显神威的慕华、慕夏兄弟,就是锡伯人,因为辽王怀疑他们是鲜卑慕容氏后人,给他们分别取了叫慕华和慕夏的汉名。
这两个家伙很快又担任了辽王的贴身护卫,把忠诚度当成粘度,比狗皮膏药还忠诚,搞得明月、明珠有时候都不好接近辽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