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1/5)
昌邑煤矿到东明县码头,从煤炭开采到水运、装卸的人力成本,心中基本有数,10斤煤炭不超过6文钱。
陆路运输虽然艰难,毕竟路途短,1斤煤炭从开采到最终的使用,成本1文钱,绝大部份成本都耗费在运输环节。
提笔写信给刘渊,将数据罗列出来,建言昌邑煤矿出煤价,十斤八文钱以内合适,折合蓝星价格每吨960元。
十斤八文钱,至少六文利润,昌邑两处煤矿日产2000吨,每天利润2400两银子。
官营煤矿,利润不可能全部给昌邑县,昌邑在开采、装卸和运输方面,已经增加不少工作机会。
民营煤矿仍然采取许可制,对他们实行限价,不能高于当地官价,违反限价轻则取消开采许可,重则抄没家产、牢狱之灾。实地考察一番,当初雍州有眼光的世家,率先进入漆县采煤,此刻已赚的盆满钵满。
一时的眼光不能说明问题,尚需继续保持,隋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定会应用在煤炭开采、运输方面。民营煤矿若固步自封,只看眼前利益,最后终将被价格淘汰,官营煤矿同样如此。
宋子轩将信封好,召来驿丞付了200文费用,驿丞慎重收好信件,签字画押给出凭证。
本州的信函、公文100文,每跨一州加收100文;到益州要跨雍州,300文费用;渝州地理位置虽近,要跨雍、益两州,400文费用。
签字画押并非始发点如此,沿途各县皆如此,哪个县驿丞出了问题,重则牢狱之灾。军情和加急公文通常使用驿站,驿馆只收普通信函、公文,对民间同样开放,制度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