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发错了……修改完也改不回去了(4/5)
生物资源大兴安岭山脉中分布着“林海之船”驯鹿、驼鹿、雪兔、紫貂、花尾榛鸡(又叫飞龙)等40余种奇珍异兽,森林自身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维持并优化了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2021年5月,对迁徙和栖息环境要求极高的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也出现在了大兴安岭之中。大兴安岭的林地有7.3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74.1%,在浩瀚的绿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着寒温带马鹿、驯鹿、驼鹿(犴达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飞龙、野鸡、棒鸡、天鹅、獐、麋鹿(俗称四不像)、野猪、乌鸡、雪兔、狍子(矮鹿、野羊)等各种珍禽异兽400余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成为中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乐园。在大兴安岭流淌着甘河、多布库尔、那都里、呼玛、额木尔等二十多条大小河流,最终注入了边陲人民的母亲河——黑龙江。这里盛产鲟鳇鱼、哲罗、细鳞、大马哈、江雪鱼等珍贵的冷水鱼类。大兴安岭地区哺乳动物总计6目16科56种。其中寒温带代表性动物十分丰富,有许多属于珍稀濒危种类,应予以重点保护。已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兽类有:貂熊、紫貂、原麝、驼鹿(当地人称“犴达罕”、“四不像”)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兽类有棕熊、猞猁、水獭、马鹿和雪兔等,其中驼鹿、马鹿、狍、麝和野猪的数量很多。大兴安岭地区哺乳动物总计6目16科56种。兽类资源十分丰富,已知56种中有许多属于稀有珍贵的兽类,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9种。鸟类资源分属于16目40科250种。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6种,主要有金雕、黑嘴松鸡(棒鸡)、黑鹳、白鹳、白尾海雕、丹顶鹤、花尾榛鸡(飞龙)和黑琴鸡(乌鸡)等。鸟类以雀科种数最多,有30种,其次是鸭科25种、鹬科22种。常见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花尾榛鸡、黑琴鸡、黑嘴松鸡及各类鹰、鸮(猫头鹰)类。
冬季大兴安岭鸟类:大兴安岭的代表种类首推松鸡科,虽然新疆、甘肃、青海、四川也有松鸡科分布,但该区无论在种类或数量上均居中国之首位。主要有三种:黑嘴松鸡(棒鸡)、黑琴鸡(乌鸡)、花尾榛鸡(飞龙)。它们不畏严寒,常年留居大兴安岭。多在地面栖息,也常上树活动。春夏季吃树芽、树叶、昆虫等,秋冬季吃鲜红色的越桔果实、落叶松嫩枝、桦树和榛子的花序、芽等。晚上钻进雪窝过夜。它们在地面营巢,但其巢隐蔽甚好,它们在本区属于典型的冬候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