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中原河洛(1/5)
河出图,洛出书,黄河洛水之间孕育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正源,中华文化的总根。
自夏商两代都于河洛之间,到武王伐纣,西周鼎立,周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在洛水之阳营建都城,初称成周,后称洛邑,敬告上天曰: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
洛阳自古被视作天下之中,九州腹心,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并在隋唐之时达到了极盛,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时称‘神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洛阳之南,有伊阙龙门。
四千多年前,河洛之间洪水泛滥,伊水受阻于龙门山,大禹率领民众,不辞辛劳,开凿龙门山,疏通伊水,龙门山自此一分为二,隔伊水相对,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
举世闻名的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在唐代达于极盛,到清末才终止,前后历经十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一千四百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龙门石窟有洞窟像龛两千三百余个,造像十一万余尊,这些雕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雕像风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