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瞩目(2/5)
“好像那次廷对很惊险来着!”贾迎春拍拍胸口,她们和李纨一桌坐着,贾迎春便不自觉地默念起《太上感应经》的话来:“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经典,和佛家的“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渡一切众生”、儒家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本意上都是有劝人向善的部分。
只是《红楼梦》中的贾迎春被王柱儿家的,即是王嬷嬷的儿媳妇拿了累金凤,并未曾反击和索要,“也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她贴身丫头绣桔都气哭了,贾迎春仍然无动于衷地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自从贾琮穿越后的这个世界虽未发生此等关于姐妹们的惨事,但是《太上感应篇》也被贾琮收录进他自家书店出版发行的《寿康宝鉴》之中,《太上感应篇》大概是有宿命论和鬼神惩罚说的,它们这些劝人向善的东西有一定的稳定社会的作用应是真的。但是,贾琮对于这种一味行善、永不知反抗的理念灌输有着深深的质疑。
朱元璋造反前做了很多年和尚,但他后来可没贯彻佛家的“善”的理念,不然朱明王朝恐怕都不存在了,其实华夏许多大人物都受儒释道的影响,但成大人物者,往往都会超脱书本的束缚,比如“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太祖,幼年时母子皆信佛,夺得政权后也表示对佛有兴趣,然而可以肯定,他的斗争之路不是靠以身饲虎,也不是靠太上感应,不过呢,儒释道这些东西对大人物们的自制力和修心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这些从他们的文集中可见一斑。
也难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都感叹贾迎春是“虎狼屯于阶陛而尚谈因果”了,林黛玉都觉着那个时候的贾迎春应该反击“阶陛”下的“虎狼”,可见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俗话说得不错“人善被人欺”,而那些理论对于生活缺乏具体的指导,不能死用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