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报复行动(2/5)
他们为了印出来的钱币看起来精美不容易被仿造,用的都是规格极高的铜模还有泥模。
每一个模具做的都十分的精美,但是最后成币的重量浮动偏差却超过了起码百分之二十。
这就是没有母模,而且模具易损坏导致的坏处。
弄好子模之后,张远就让人把金库里面所有的铜钱全部都搬到了家里面的铁匠工坊。
这里就在竹林的后面,有从蓝田山上引下来的沟渠。
在这里张远也弄了一些卧轮水排,效果当然是比不上天然的河流,不过铜的熔点低,过程中还要加入铅矿,卧轮水排就能够轻易的提高温度融化这些金属。
趁着大家热火朝天在铸新钱的时候,张远顺便去看了一下褚达的家小。
每当想起来褚达仍然在匈奴人那边,张远心里面总会是牵挂担心。
北方几千里以外的狼居胥山匈奴单于庭,一群匈奴人正商量着春夏交接之际,是不是要对汉人发动一次史无前例的报复。
汉匈战争之间,匈奴人对汉人最大的一次打击应该是汉文帝的时候。
那时候匈奴人南下,在大汉的疆域内劫掠了一月之久,然后还扬长而去。
汉高祖被困白登上,那还只是把面子尊严给丢了。
汉文帝的时候,那可真的是百姓的性命还有国家的财富受到了重大的威胁。
幸亏匈奴人没有一直这么干,不然百姓对国家的信心估计会持续的下降。
一个连边境都守不住的国家,肯定是不会得到百姓们的支持。
军臣一直不觉得前两次的战争失利,是真的因为匈奴人打不过汉人了。
只是被逼的强行与汉人打了两次阵地战,这样的战争原本就不适合匈奴人作战的方式。
匈奴人一贯的作战方式就该是打一炮然后立马就换地方。
正面硬刚这样的风格真的不适合匈奴人,所以军臣想要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报复,让世人看看匈奴人还是以前的匈奴人。
连续两次的失利,让他们控制之下的其余游牧民族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别提基本上是他们走狗的羌人,羌人天性就是容易反复,墙头草的性格。
这还不是什么威胁,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东边的鲜卑还有乌桓。
匈奴人占据了最好的草场,把东边的群山峻岭都留给了鲜卑人还有乌桓人。
两个巨大的游牧民族都盘亘在大兴安岭西麓,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能有一天,骑着战马从东一路向西,没有任何阻碍的占据漠南漠北这辽阔无比的大草原。
鲜卑人加乌桓人还有羌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匈奴人,人人都可以上马作战的游牧民族向来统计的就不是大军的数量而是族群的数量。
军臣能不担心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