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良币驱逐劣币(1/5)
无盐氏通过投资孝景皇帝获得十倍收益,而今大汉国内无战事。
刘彻也不是那种打仗没有钱会去跟子钱家借钱的皇帝,因此放子钱的这些商贾大幅度的降低了贷款利率。
廉者放五利一,贪者放三利一。
而无盐氏恰巧取在中间的平衡值,他们放四利一。
贷款的年利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五。
张远虽然看这些放高利贷的人不爽,但是知道恶人还需恶人磨的道理。
等将来刘彻根基深厚之后,人也会变得无耻。
征收财产税自刘彻而起。
越有钱的人需要缴纳的税收越多,现在他们这些商贾赚的钱迟早还是会吐出来的。
对于敛财这一点,当今世上无人可及桑弘羊。
作为一个开创性的朝代,刘彻在位期间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事情。
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征收财产所得税也是从合格时候开始的。
算缗最后会给天下所有的商人一记重击。
征收百分之十的所得税,而后的告缗,也就是举报他人财产的律令像极了农民要弄死地主老财的样子。
一个朝代中期做的事情却跟某个朝代初期做的事情差不了太多。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社会财富被强迫清零,中产阶级集体破产,民众想要赚钱的欲望大减,因为赚的钱都会被政府拿走。
至于国库,当然盆满罐满。
这些都不算什么,经济想要发展起来,肯定是要先流通。
桑弘羊却为了给刘彻敛财最终把手伸到了流通领域。
就这么几十年的时间,桑弘羊帮助刘彻把民间资本所有的出路,以及工商业者发家致富的所有门路,全部都给堵死了。
帝国征服成为了最大的甚至唯一的银行家、企业家还有批发商。
要张远说,这可能是中国最接近理想社会的时候,资本主义全都被打死,国家成为最大的资本家还是唯一的。
无盐氏这些放贷款的迟早是死路一条,即便背后有皇家支撑也不会扛过去的。
刘彻迟早会明白自己利用手中的权力去经营生意会让天下所有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他的口袋。
而张远眼下想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与刘彻还有政府对抗的。
若是无盐氏帮助张远先推广了五铢钱,然后让百姓对市场对经济重拾信心,货币重新拥有了公信力。
大汉的税收便有极大的可能性足以应对庞大的战争支出。
当大汉的财政不再是负数能够达到收支平衡甚至还能够有盈余让刘彻挥霍一下,很有可能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摧毁商业的情况出现。
张远是不喜欢资本的,但是却不是不喜欢商业。
一个国家的蓬勃发展,其经济活动必然是健康的。
市场有它自己的规则,国家可以是公信力的体现,但是当国家下场与商贾掰手腕,那么便是不健康的现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