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好不过(4/5)
真要放子钱,现在张远的资本肯定是不够的。
能求上的人无非就那么几个人。
平阳公主肯定家底殷实,可张远这桩生意都没打算赚钱,千分之五的利率只能保证不赔钱。
不赔钱的生意让平阳公主掺和进来,那就等于要欠上人情。
至于什么时候还这个人情,张远都已经猜到了。
这个人情保不齐就要用到曹襄身上亦或者是卫子夫现在肚子里面的那个孩子身上。
张远都没有求到平阳公主身上,但是就已经知道了结果肯定会是一样的。
到最后平阳公主一定会让自己鼎力支持卫子夫的儿子刘据。
张远也不怕别人说他脸皮厚,目前大汉权势最盛者绝对就包含了他。
封侯之后这逼格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
所以张远不能随便就去欠人情,欠容易,还起来难。
再能借钱的就是卫青了。
但张远觉得卫青估计还没有他有钱,所以直接就给忽略掉了。
紧接着就是没有名分的老丈人卓王孙。
大汉商贾之首,他不是背景最深厚的,但却是最有钱的那一个。
找他借钱可以送给新安侯的人情给他,一介商贾即便将来有难,张远也能帮得上忙。
刘据要是有难了,亦或者是平阳公主有难了。
张远能咋帮啊,他们这两个人出事那肯定是刘彻在背后使坏,张远不把自己给搭进去就算不错了的。
刘据也是倒霉催的,身边一群耀眼的青年。
刘彻当儿子养的就有霍去病金日磾这些人,再拿这两人跟自己那平平无奇的太子比一比,落差就出来了。
为啥我这么一个千古圣君生出来的儿子一点闪光点都没有,人家的儿子咋这么聪明。
当儿子养始终不是自己的儿子,这种落差会越来越大。
当老子的看不上自己的儿子,最终的结果便是不管儿子干啥,老子心里面都不会舒服。
儿子知道老子不喜欢他,还会上赶着去吸引老子的注意力。
然后就会陷入到一个死循环,等到儿子挂了之后,老子回想起过往的曾经时,才会明白。
原来儿子那么做都是为了获得老子一句夸奖罢了。
不过到这个时候已经晚了,人力无法回天。
同样的桥段在历史上上演了不知道多少回,最多的当然就是在皇家。
等将来张远要是跟刘据认识了,一定极力劝说他不要浪稳着来。
庸庸碌碌不是过错,一个让所有人都记不得的太子即便最后当不了皇帝,那也能落个平平安安的下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