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下个目标(2/5)
赵匡胤没有在扬州城中居住,因为局势初定,城里其实有更多的危险,住在城外的禁军大营当中,更安全一些。
赵匡胤脱掉了铠甲,在帐中和赵普说话,张德均过来报告,说徐咏之求见。
“让他来。”赵匡胤吩咐道。
徐咏之进来施礼。
“平身。”赵匡胤说。
“谢恩。”徐咏之说。
“张德均你去拿两坛子酒,再拿些肉来,我跟则平、咏之,我们喝一杯。”赵匡胤说。
酒肉摆上,赵匡胤赐了坐,徐咏之也是真饿了,早饭之后,还没有吃东西。
“太湖的事情办得漂亮。”赵匡胤说。
“赖官家的洪福,没有多杀伤人命。”徐咏之说。
“现在带着多少兵了?”赵匡胤问。
“水陆两军,一万五了。”徐咏之答道。
“怎么这么多?”赵普大吃一惊。
“收降卒收的。”徐咏之说。
“那降卒也只有不到六百!”赵普说。
“官家说,李重进的降卒我都可以收,没说只有那六百人。”徐咏之说。
“哈哈哈哈,咏之聪明,听出了朕的意思了。”赵匡胤说。
“官家,他一个水军使,指挥这么多的队伍,于理不合啊。”赵普说。
“咏之,则平觉得你带这么多兵不对,你觉得呢?”赵匡胤问。
徐咏之觉得官家的意思,是让自己讲出一个道理来,那就讲吧。
“回官家,我觉得谏议大夫的批评有道理,但这恰恰是五代的弊端。”徐咏之说。
“好,仔细说说。”赵匡胤切下一块羊肉吃着。
“唐以来,士兵是府兵,府兵虽然号称精锐,其实就是农民,打仗之前训练两个月,对付突厥、回纥、吐蕃这样生来就在马上的敌人,就会力不从心。”
“唐于是开始大封节度使,一镇的财力供养一镇的军队,久了,就成了藩镇,兵是他养的,将是他提拔的,这军队只知道有节度、留后、使相,不认天子。”
“五代的时候,天子本身就是藩镇出身的武将,用禁军压制诸镇,藩镇确实服了,但是一旦天子传位给文弱或者幼小的儿子,就会有变乱,此外,禁军的将帅,本身也可能成为天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