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偷梁换柱(3/5)
就是赵光义坐着驴车逃命,徐咏之坐着另一辆驴车,在后面追他。
“不要贪图首级,不要抢劫牲口,要全力寻找大宋皇帝,此战之后,人人有赏!”徐咏之继续通过韩德凝下令。
这一下,让至少三四千宋军得以生还,这是徐咏之的私心。
不过这个命令确实给赵光义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辎重部队放出了牛羊来干扰追兵,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常用办法,当年曹操诱敌文丑的时候就用了这样的战术,但辽军并没有像灌溉的水源一样散开,而是像水柱一样扑向赵光义的驴车。
这下被杀伤的,就都是赵光义的心腹了,这些人里禁军的精锐、有王府的旧人,甚至还有功勋的子弟。
前两种倒也罢了,最多就是抚恤金的事情,最多是觉得他们人才难得,比较心疼。
但是功勋子弟死这么多人,就算是皇帝回去也没法交代的。
今天我们总觉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宋代本身就特别特殊。
赵家和各家是老同事、老战友,一个大院儿的。
大家的核心技能没有别的,都是打仗。
就是因为赵匡胤当年最能打,他才成了宋太祖。
而今,赵光义你这个二代目把仗打成这样,大家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唾弃你,更何况各家的子侄在你身边,都为了保护你而死,实在是太惨烈了。
也是万幸当年太祖有先见之明,搞了杯酒释兵权。
不然的话,只怕今天这些失去孩子的人都要起兵造反。
辽军一直追到了天亮。
整整一夜,涿州城敞开着大门,等着败军进入城中。
所有的残兵败将带回来的消息,都不知道皇帝的生死。
宋初的军纪相当严苛,丢下将领逃亡,是要斩首的,如果御驾亲征,理论上,所有比皇帝先跑回来的人,都要处斩。
不过这些人都没死,因为屯扎在涿州的守将不是别人,是太祖赵匡胤的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
“殿下仁厚。”
这是朝野上下对赵德昭的一致评价。
当然,赵德昭其实没得选。
叔叔继承了皇位,自己是先帝最年长的皇子,本来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他必须要仁厚、低调,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赵德昭勒令这些败军立刻加入到守城的队伍当中,毕竟很快还可能有一场大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