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雪夜撸串(2/5)
“哦,怎么?”赵匡胤有点诧异,立刻他就反应过来了。
“我都忘了,你是个读书人,你经商、当兵,都是副业,你是一个从小念书的好孩子,哈哈哈哈。”赵匡胤笑着说。
“陛下,这个乱世里,杀阵的将军、善战的雄主不少,不然也不会几十年里,就换了五个朝代,各路十几个国并起。”徐咏之说。
“嗯。”赵匡胤认真地看着徐咏之。
“但是愿意尊重儒生,重用文人,想要恢复儒家世界的,也就是三四个人而已,世宗皇帝是一位,江南国主李煜是一位,您是一位。”
“世宗皇帝把每天过得都像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一样,所以很多地方他显得刻薄寡恩,他的每个举动都是暴躁地突进,像是夸父逐日,臣心疼这样的英雄,但不会认可他;李煜不成气候,他的格局太小,他的所有聪明才智,就用在怎么保住他的独立王国,臣庆幸不是他的臣子;只有陛下,陛下知道要做什么,也安排下去做,但又不急吼吼地想要看效果,陛下是一个准备用二十年、三十年,经营出一个三百年盛世的明君。”徐咏之说。
“别捧朕了。”赵匡胤微微笑着。
“臣以为,君王分两种。”徐咏之说。
“哪两种?”赵匡胤问。
“一种是君,一种是独夫。”徐咏之说。
“励精图治就是君,荒淫无道就是独夫,是这样的吗?”赵匡胤问。
“是,但这不是两种皇帝的根本区别,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有不少荒唐的举动,但他是一个明君,如果说殚精竭虑想要改变国家,那王莽也是一个这样的角色,但他是一个独夫。私德确实很重要,但是不是越爱劳动越不碰女人,就是好皇帝的。”徐咏之说。
“那君和独夫的区别是什么?”赵匡胤问。
“人数。”徐咏之说。
“人数?”赵匡胤好奇起来。
“一个君王,到底是要做五百人的皇帝,还是要做五千万人的皇帝。”徐咏之解释道。
“有意思,你继续说!”赵匡胤说。
“梁太祖朱温这个人怎么样?”徐咏之问。
“这是个烂人,叛唐篡位,滥杀无辜。”赵匡胤说。
“没错,因为他做的就是五百人的皇帝。”徐咏之说。
“哪五百人?”赵匡胤问。
“他的军中最核心的成员,我算了算,大概就是五百人,这五百个将校忠诚于他,他就能统帅一支五万人左右的军队。”徐咏之说。
赵匡胤点点头,残唐五代,这样的规模确实就可以争夺天下了,五万人的常备军可以号称二十万大军。
“安禄山、李希烈,都是都是这样的规模,他们就是五百人的皇帝,这种军阀皇帝,被推翻都是被自己的儿子、部将推翻,而杀害他们的人,只要收买五百人,就可以继续维持统治,这就是五百人的皇帝。”徐咏之说。
“妙啊。”赵匡胤拍着大腿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