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介休(3/5)
介休,这座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的县级市,不仅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着称,更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介休的名字源自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他因“割股奉君”的壮举而被后人铭记,其休逝之地也因此得名“介休”。以下将带您走进介休的历史长河,探寻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介子推与寒食节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士,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着称。在晋国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的19年中,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甚至在重耳饥饿难耐时,不惜割下自己腿上的肉为他煮汤充饥,这便是着名的“割股奉君”的典故。然而,当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后,介子推却选择隐居于绵山,淡泊名利。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不料介子推母子竟在大火中丧生。晋文公悲痛万分,下令在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全国禁止生火,只吃冷食,以示哀悼,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介休因此得名,成为纪念介子推的重要地标。
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
介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中,介休人民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中共介休县委第一支部的诞生
1926年12月,中共临时山西省委以山西省总工会的名义派介休籍地下党员梁露回到介休开展党的工作。1927年9月,中共介休县委正式成立,梁露成为第一任书记。同时,中共在介休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洪山村党支部也宣告成立,发展党员近20人,点燃了介休革命斗争的火种。
介休县独立团的组建与壮大
1945年8月,中共介休县委在洪山村成立地方武装——介休县独立团,团长由军分区委派的红军干部黎光甫担任,政委由中共介休县委书记周力兼任。同年9月,介休县独立团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后,又重新组建成立了介休县游击大队。在随后的战斗中,介休县独立团和游击大队英勇作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