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叛逆太子李承乾,发生在贞观年间的夺嫡之争(上)(2/5)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高祖李渊病逝。李世民依制为父亲守丧,诏令太子监国,军政大事一并交由李承乾处理。在一个多月的守丧期间,李承乾干得异常出色,没让太宗分过半点心。之后,但凡太宗巡幸外地,都会让李承乾坐镇长安,暂管国事。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在太宗百年以后,李承乾定会接任,成为大唐另一位明君。但天有不测风云,发生在贞观十年(636年)以来的两件大事,让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李承乾彻底改变了模样。
02一味苛责要求,让青春期的李承乾变得叛逆
贞观十年(641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逝,享年36岁。长孙皇后的死,对太宗和李承乾来说都是个沉重打击。
此时的李承乾已经年满17岁,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痛失爱妻的太宗虽然在大事上仍能从谏如流,但没了长孙皇后的婉劝,脾气日渐严厉,对待成年的太子更像是接见大臣,不再把他当成年幼时的乖宝宝。而李承乾在又一次身染重疾后,留下了跛脚的后遗症。
从小养尊处优的他,面对不再慈祥的父亲,行动不便的双脚,失去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像是突然从天堂沦落到人间,以往温情的世界忽然变得冰冷,让原本听话懂事的他变得日渐叛逆起来。
而太宗安排在李承乾身边的那些属官,没人关心他内心的变化,只知一味挑刺儿、找茬儿,他稍有不从,他们就会向太宗打小报告,引来太宗一顿斥责,让他倍感厌烦。
为了摆脱烦恼,他不再喜欢端坐深宫,与那些面容严肃的官员逗闷,身上游牧民族的基因开始苏醒。
不知从哪天起,他疯狂迷恋上了畋猎,深深陶醉于纵马驰骋、弯弓放箭中不可自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发泄他心中的苦闷。
面对突然变性的儿子,那个指挥作战用兵如神、治国理政游刃有余的太宗,竟然表现的束手无措,只是下令让东宫属官更加严格的约束太子。
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一月,右庶子张玄素劝谏太子不要因畋猎而耽误学业,太子不听(注:左、右庶子均为太子属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