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叛逆太子李承乾,发生在贞观年间的夺嫡之争(上)(4/5)
李泰是位文学发烧友,喜欢与当时的名儒大家交际往来,太宗对这一行为非常欣赏。加之李泰不是储君,太宗便将浓浓的亲情倾斜到他身上。
依唐制,亲王李泰身边也有一支专门服务于他的官员队伍。这些人看出太子失宠,便开始动了念头,不断怂恿李泰迎合太宗,好好表现。
魏王府司马苏勖劝说李泰,让他仿照古时贤王,编修一套大部头着作,以示博学多知。李泰接受了他的主张,在王府开设馆舍,延聘当时能人,一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贞观十六年(642年)正月初九,这部名为《括地志》的宏篇巨着编修完毕,呈交太宗御览。
全书共计555卷,详实介绍了大唐所设十道(相当于省)、358州(相当于地级市)、1551县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等相关情况。
不论魏王出于何种动机,这部书确实是一部在人文、军事、科考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价值的实用性书籍。
太宗很满意,大幅提升了李泰的月俸。可能是过于高兴,没有考虑太多,李泰月俸竟超过了太子。这种做法在等级森严的年代,无疑犯了大忌。
谏议大夫褚遂良当即指出:“圣人制定礼法,要义在于尊上而卑下,太子的待遇怎能与亲王相等。您即便再疼爱魏王,也不能让他僭越太子,这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保证。如果应当亲近的不亲近,应当尊重的不尊重,奸佞之徒就会伺机而动。当年汉朝窦太后宠爱梁孝王,反使他忧郁而终。如今魏王刚刚开府任职,您应教育他在遵守礼法的基础上保持谦谨,这样才能成为国家栋梁。”反应过来的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太宗又让李泰搬到距他很近的武德殿,以便时常接见。魏徵劝谏说:“陛下您既然疼爱魏王,就应时常压抑住他的骄奢之气,让他远离是非场所。您让他住进东宫西侧的武德殿,这可是当年李元吉的居所。虽然现在人心不同,但恐怕魏王不会心安。”
太宗恍然大悟:“要不是你,我险些做了错事。”立即打发李泰迁回原宅。
六月二十日,为了安抚李承乾,太宗下诏:从即日起,皇太子从国库中取用财物,职能部门不得再加以限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