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二圣归天,唐代宗继位(上)(3/5)
田神功在李光弼熏陶下,骄悍习气大为改观,变的谦和有礼,终成一代忠良。
所谓名将,不仅在战场上百战百胜,更能在品行操守上成为众人争相效仿的标杆楷模!
眼见华东兵患有所好转,对史朝义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谁知一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拖住了李光弼的步伐。
上元二年(761年)十一月,户部侍郎刘宴卷入一桩私通叛军案中,被贬为通州刺史。肃宗起用御史中丞元载接替户部侍郎,兼盐铁、铸钱及江淮转运使。
元载认为江、淮地区虽经战乱,境内百姓仍比其他各地富有,于是按户籍追查收缴从天宝十三年(754)至上元二年(761)八年来拖欠的赋税。他选择当地有势力的豪强出任县令,催逼百姓缴税。不管欠多欠少、家产多少,只要发现谁家中存有钱粮,立刻派人包围并将财产登记造册,然后强行取走一半资产,美其名曰“白着”(意为无故而破财)。
遇到不肯服从的,便动用严刑威胁。家中存有十斛左右粮食的百姓,都会战战兢兢等待上门抄没。
所谓官逼民反,不少人在苛政之下,啸聚山林当了盗匪,官府根本无力阻止。
宝应元年(762年)八月,台州有个叫袁晁的胥吏,因不肯残虐百姓,加之征赋不力,受到鞭背刑罚。他一怒之下率众起义,攻陷临海城,赶走了台州刺史史叙,建立了政权,改年号“宝胜”。随后接连攻下浙东数州,贪官污吏望风披靡,过不下去的百姓纷纷归附,部众一度猛增至二十万人。
袁晁起义震动了朝廷上下,肃宗急令李光弼暂停攻打史朝义,出兵镇压袁晁。
广德元年(763年)四月,袁晁与李光弼所部将领张伯仪前后十余战,终因实力不济,在石垒寨(今天台关岭)战败被俘,押送长安处死。他的弟弟袁瑛带领五百残部退守宁海以北紫溪洞,被唐军包围活活饿死。
这一战在李光弼的指挥下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严重动摇了大唐在江淮一带的统治根基,使得台州一带成为中、晚唐时期祸乱爆发的重要源头之一。
02郭子仪再度出山
河东(治山西太原)、河中(治山西永济)历来是关中重要屏障及屯兵场所,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史思明曾围攻太原,被李光弼所败,之后再未曾染指。
李光弼入朝,河东节度使由王思礼接任。王思礼虽说比不上郭子仪、李光弼,但也称的上百战宿将,河东在他领导下固若金汤,光粮食就存有百万斛之多。不仅自给自足,还时常接济关中。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