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印度的圣河——恒河(4/5)
再如,拜火教和锡克教认为,火是神圣的,而尸体是污秽之物。因此,人死后,不能让尸体接触到火,应该连人带花圈一起扔河里。
所以,在恒河抛尸,就演变成了一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殡葬习俗。以前人口少的时候,这么搞没啥问题,因为微生物和食腐动物会解决一切。但现在的印度,可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每天死的人也多。而一旦抛尸量赶不上尸体自然分解的速度,就难免会造成水污染甚至是河道堵截的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印度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了恒河存在的问题。印度政府对恒河的治理,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1986年,为了扭转严峻的污染形势,时任总理拉吉夫·甘地发起了“恒河行动计划”。试图通过控制污水排放,从源头节制污染。
为此,印度政府耗时15年,耗资90亿卢比,约合2亿美元,在恒河沿岸建起了二十多座污水处理厂。然而,成绩却并不理想,恒河水质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莫迪上台后,更是提出了“致敬恒河”计划,制定了76套治理方案,并承诺在其5年任期内将拿出2000亿卢比,用于河水治理。可结果呢?不能说于事无补,但也算是徒劳无功。印度一直以来的努力全都白费了,治理的速度还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河水甚至比治理之前还要脏了。
恒河,这条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如今却变得浑浊不堪,污浊的河水诉说着无尽的哀怨。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也有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更有农业活动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这些污染物不断涌入恒河,使得水质急剧下降,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