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这就是印度

第53章 印度发达的信息产业(3/5)

目录

研究人士指出,印度软件业之所以能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崛起,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以下是其中一些关键原因:

其一,政府的强力扶持功不可没。数据表明,自 1993 年起,印度软件业一直保持着约 50%的年均增长率。仅在 1998-1999 年度,该产业的产值就高达 39 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更是超过 26 亿美元。至此,印度成功晋升为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和出口国,紧随美国之后。印度软件业在全球软件市场中的份额超过 16.7%,其大部分软件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次是欧洲。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软件公司还承担了众多知名航空公司如美国航空、瑞士航空、新加坡航空等的运行软件开发工作,甚至包括伦敦地铁的运行软件设计,其技术水平可谓一流。

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称,80%的美国公司把印度作为国外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难怪,微软的比尔。盖茨访印时惊呼:“21世纪的软件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

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强。但印度政府的发展策略是从几个主要产业入手,使用有限的资源和集中的政策扶持发展相关产业。其成效就是使印度成为了世界软件第二大国。

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拉吉夫·甘地政府就犹如一盏明灯,明确地提出:“要用电子革命将印度带入 21 世纪。”其政府推动和政策切入点就是软件业。1984 年印度政府颁布了计算机政策,犹如给软件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明确了软件业的产业地位,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和优惠。1986 年印度政府又颁布了《计算机软件出口发展和培训政策》,为软件生产提供了一切必需的投入,如提供进出口用汇便利、金融支持、人员培训、高速数额传输、简化投资和进出口手续等;并给予税收优惠,如免交国内货物税、进出口生产的软件全部用于出口的,可免交关税等等。其中,制订软件技术园区计划的政策成为印度软件腾飞的助燃剂。

1990 年印度电子工业部宣布了首批 3 个软件科技园区:班加罗尔、布巴内斯凡尔和浦那,1998 年又宣布了 25 个软件科技园区。在 1984、1986 年相继颁布的政策导引下,以软件科技园区为主的软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软件制造商们也都收获颇丰。

1992 年,设备和产业进口的许可证犹如一张被撕碎的纸,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外,在 80 年代,拉吉夫·甘地政府改变了过去的进口替代政策,强调:“无论是原料、中间产业,还是资本成品,只要有利于技术更新、有利于出口,都可以进口。”这些相应政策,如同一针兴奋剂,大大刺激了印度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业发展。

瓦杰帕伊政府成立后,犹如一位坚定的航海家,确立了要把印度变为“全球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和“信息革命时代先驱”的目标。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莫拉索利·马朗说:“我们错过了工业革命,但我们不想错过席卷全世界的这次信息产业革命。”他还宣称:“我们要成为信息产业大国”。瓦杰帕伊总理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印度今后重点发展的两大知识型产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快穿之各界人生 穿越,穿越,再穿越! 改命记实录 乡村快活小傻医 被迫营业:人在东京当中医 长生修仙:老夫以苟证道 至尊崛起:从被炼神塔认主开始 万族争霸:首杀奖励超神建村令 末世,从看见血条开始 携空间,炼神丹,绿茶帝君求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