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这就是印度

第87章 印度教育制度(2/5)

目录

佛教的主要活动场地是寺院,因此寺院也就成为了佛教子弟受教育的场所。能够进入到这里学习的人,必须要经过父母的允许,还要通过寺院的身体检查,入学的人要剃头,身着袈裟。他们的老师就是寺院里的大和尚,主要教学内容是佛教经典和宗教哲学,教课方式也是口耳相传,但这只是初级阶段,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就要开始议论和争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自己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得到升华。学习到最后还会有一个“毕业考试”,合格的人被称作比丘,可以自由选择是留在寺院还是回家。此外,本着普度众生的原则,佛教之人也会在家庭中诵读佛教教义,让家族中的小辈们和周围的人能够耳濡目染。

随着时间的发展,当时的一些寺院逐渐演变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学府,许多对佛教感兴趣的人或者是立志要成为僧侣的人,满了20岁都要去到这样的寺院进修学习,所传授的知识也不再仅限于佛教经典,还要学习如医学、药理、哲学等科目,培养全能型人才。

二、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教育

英国将印度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之后,就按照自己的观念来教育印度人,教授给他们西方工业文明的最新成果,以便让他们能够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由于双方语言不同,最初的教育是要尽快教印度民众掌握语言,英国由此建立了贝拿莱斯梵文学校、威廉堡学院等一系列新式学校,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教给他们工作的技能,受到来印度的欧洲人和印度本地人的欢迎,都争相入学。在这些学校中,他们教授英语、文学、基督教经典,还让学生们学习诗文、经文和写作,学校的老师多是英国来的传教士,这一系列措施提升了印度人民的知识水平。

进入到19世纪中叶,殖民教育逐步成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育结构和管理模式,确立起了印度教育的现代体系,使得印度的教育获得了急速发展。这一时期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加大,还创建了一些高等教育学府,但总体上还是以私人办学为主,有力地普及了印度当地的教育。

总体看,尽管英国对于印度殖民统治总体上来说是灾难性的,但是它仍然推动了印度的社会进步,尤其是他们在印度教育领域做出的贡献,使印度文明迈向了现代化。

首先,促进了印度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那时能够接受教育的通常都是贵族或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在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之后,使他们具备了反封建反殖民的思想倾向,为后来印度的资产阶级民族改良运动奠定了基础。随着印度知识分子的不断增多,受压迫的程度不断加深,他们开始探索使国家改变落后贫穷面貌的方法,进行了一次次的改革活动,还建立了不少改革团体。他们还通过考试,进入到当时上层的统治阶级,逐步扩大了在政治方面的话语权,为印度民族的解放做了前期的准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快穿之各界人生 穿越,穿越,再穿越! 改命记实录 乡村快活小傻医 被迫营业:人在东京当中医 长生修仙:老夫以苟证道 至尊崛起:从被炼神塔认主开始 万族争霸:首杀奖励超神建村令 末世,从看见血条开始 携空间,炼神丹,绿茶帝君求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