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这就是印度

第137章 印度宗教之七印度祆教(2/5)

目录

公元前4世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波斯进入希腊化时期,琐罗亚斯德教受到沉重打击,但在公元元年前后又重新活动。在波斯万神殿中出现了希腊和波斯的混合神只。阿胡拉·马兹达及其僚神成了太阳神、月神等的伙伴。在罗马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诸神之一密特拉神(太阳神)成为地中海地区普遍信仰的对象。

公元3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创建后,琐罗亚斯德教重新兴盛,取得了国教的地位。萨珊诸王都兼教主,自称阿胡拉·玛兹达的祭司长、灵魂的救世主等。他们搜集、整理希腊化时期散佚的经典,编纂了《阿维斯陀》(Zent~Avesta),使该教教义有了具体、明确的内容。5世纪时,该教一部分教徒在玛兹达克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社会和宗教改革。491~529年之间,在波斯和阿塞拜疆等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起义。萨珊王朝先后采取欺骗与高压的政策,起义最终被镇压。

公元7世纪萨珊王朝亡于穆斯林。起初哈里发对琐罗亚斯德教徒表示宽容,在依法纳税后容许其保持自己的信仰;若干年后强迫琐罗亚斯德教教徒改信伊斯兰教。残留在波斯本土的该教教徒,被称为迦巴尔(异教徒)。部分通过西域(今新疆)进入中国内地,使该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盛行于西域。

三、祆教的发展现状

据20世纪70年代统计,约有1.7万人,分布在伊朗南部的耶斯德和格尔孟等地。

另一部分教徒从8世纪初由波斯迁往印度西海岸古扎拉特等地后,与迦巴尔失去联系,至15世纪中叶后又恢复联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1640年,帕西人迁徙到了孟买。他们是印度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仍信琐罗亚斯德教,主要从事工商业,操古吉拉特语。印度历史上最早见到的“帕西”(Parsi)一词,按《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其意为波斯人(Persians),乃移居印度的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之后裔。

17世纪后,他们在孟买附近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被称为帕西人。据20世纪80年代统计,帕西人约有10万,大都经营工商业,在印度经济生活中有重要影响。在印度,帕西人因其特有的文化、商业才华和对印度社会的多重贡献而被高度尊重。他们建立了火庙,继续庆祝传统的节日,并保持一些特有的仪式和习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快穿之各界人生 穿越,穿越,再穿越! 改命记实录 乡村快活小傻医 被迫营业:人在东京当中医 长生修仙:老夫以苟证道 至尊崛起:从被炼神塔认主开始 万族争霸:首杀奖励超神建村令 末世,从看见血条开始 携空间,炼神丹,绿茶帝君求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