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这种问题也能解决?(1/5)
张骞见自己表态的目的已经达到,也就不再坚持领取这个差事,不给别人留机会是要遭人恨的。
“丞相言之有理,但要是没人来领取诏令的话,骞一定要去为大汉取回此稻种。”
出使过西域就是张骞的底气,西域大小三十六国之多,他依然能凭借汉使的身份平安往来,要不是匈奴人从中作梗,他也不至于十几年才返回大汉。如今匈奴人自身难保,还有谁敢在这时扣押大汉使者。
那新稻种所在的位置又不在匈奴人的势力范围,要是谁敢冒犯汉使威严,他张骞就敢血溅当场,之后自有陛下派兵灭其国,诛其族,让番邦蛮夷沐浴王化。
公孙弘躬身道:“还请陛下尽快发布此项诏令,也好让天下百姓早日种上这种稻米。”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刚才所说的报仇不过是为了师出有名准备的说辞,要是能兵不血刃的拿到新稻米则是再好不过。
如果那番邦蛮夷不识抬举,再让他们见识大汉的天威也不迟。
贯通儒法两家的公孙弘早已经对这些轻车熟路,想打你就能找到理由打你,不想打你也能找到理由劝自己。
汲黯此时却是有些不满,“要是那蛮夷此番变了想法,老老实实地献上稻米,那富民侯师门的人被打伤就这么算了么,不能便宜他们,该打的还是要打。”
刚才百官群情激奋的时候,陆鸣就知道他们其实是为了尽快获得新稻米才如此表态,没想到汲黯却真的有报仇的想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