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富民侯能有什么办法(2/5)
刘彻看破了桑弘羊的那点小心思,但是没有点破,按照陆鸣透露的未来,这可是自己一直到驾崩前都在使用的钱袋子,该宠的时候还是要宠一下的。
桑弘羊喜上眉梢,眼角的鱼尾纹挤在一起,能够夹死每一只敢落在上面的蚊子。
刘彻一声令下,八千斤海盐被迅速转运到未央宫中。
在那一排马车前,桑弘羊骄傲地作着介绍,“陛下,这都是最上等的盐,比之最好的青盐也不差多少,算上一路上的运输费用,价格也只有青盐的一半。”
按照桑弘羊的估算,晒盐法产出的盐要是在当地售卖,价格可以做到青盐的三分之一还有的赚,如今算上长途运输的费用,也不过是青盐的一半,以后运输量加大的话,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他亲手打开一个袋子,从里面抓起一把雪白的盐送到刘彻面前,“陛下请看,这都是晒盐法中各个盐池最先析出的盐,最为纯净,那些后续析出的盐品质有所下降,但是也比寻常煮出来的盐要好一些。”
“臣这次带回来的都是这种最好的,成本已经和寻常的盐无异。”
刘彻很清楚,这些上等品质的盐将来都是要供给有钱人的,寻常百姓即便买得起,但是在看到价格更低的盐的时候,也会去买那些次等品。
用陆鸣的话说,盐池中最先析出的盐就是奢侈品,普通百姓可能偶尔买一点吃,但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会选择更便宜的。
因为大汉至今没有将盐铁纳入国家专营之中,百姓们所吃的盐实际上都是私盐,每石价格在五百文钱左右,不同年份的价格波动也较大,上等的青盐作为奢侈品,价格翻上一倍都是正常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