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疑(4/5)
这要感谢宋朝的皇帝都很重视医药,我们看到的《伤寒杂病论》为什么在宋朝被整理出来,跟官家的重视离不开关系。
他们不仅鼓励,还主动参与,《圣济总录》的序就是宋徽宗亲手写的。
我们所熟悉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就是从一万多个《太平圣惠方》中找人一一试验,最后发现行之有效的方子挑选出来的。
最后从一万多个方子里面试验出来了八百个,俗称八佰,里面的每个方子都可以当做所谓的祖传秘方来看待。
比如中医界的“万金油”,号称什么都能治的藿香正气散;
再比如二陈汤、四君子汤、四物汤,这些化痰、补气、补血的祖方,都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此后世医家演化出了诸多名方。
随后金元开始,中医界就精彩了,人多了,也热闹了。
刘河间从《内经》中阐述了病机十九条,总结出自己的《素问玄机原病式》,然后得出来个什么火热最多,六气中,火热有二,所以说什么“六气皆从火化”,然后治当时的伤寒(其实是后世解释为温病的病),多用寒凉,治好了不少病,成立了一个派,叫河间派,又叫寒凉派。
而他有个再传弟子,叫张子和,他承接了刘河间的思想,并且搞出来“汗、吐、下”法 ,招招攻邪。
而刘河间还有另外一个再再传弟子叫朱丹溪,他讲痰火致病,并且朱丹溪吐槽《局方》过用香燥伤阴,毕竟他是滋阴派的嘛,讲什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刘河间同时代有个张元素,他也是从《内经》中悟得用药之法,后世李时珍感慨,自从有了黄帝内经之后,只有张元素才真正领会了里面的用药方法,而张元素也成了个派,易水学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