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北宋钱乙(2/5)
最近各种辨证学的,他们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李介宾站在讲台上,想了想,还是打算从源头说起。
“这个脏腑辨证,在唐宋之前是没有的,金元时期才开始,到了明清时期,才成为主流……”
脏腑辨证最早的启示来自《黄帝内经》中的风、痹、痿、合等篇章,其中已经包含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只是在理论、方法和方药上尚未有高度总结。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多少参考了《黄帝内经》(未必是原着,但当时的医学理论应该是同时代的)的思想,发挥了它的优点,并用理论、方法和方药的形式表达了脏腑辨证,这是他在中医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之一。
虽然张仲景没有用“脏腑辨证”这个术语来总结他的贡献,但是在后世医家的发展中,例如唐朝的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进一步发展了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使其更加完善。
然而,即使在这些后来的成就中,脏腑辨证这个术语也并不一定被使用。
因此,虽然脏腑辨证的思想早已被《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所启示,但它的名称是后来医家所提出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
“谁呀?”同学们好奇。
李介宾缓缓说出来一个大家熟悉又陌生的人名。
北宋钱乙,千古无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