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 制度(2/5)
现在手里有了钱,对于这些队员的承诺是必须要兑现的。按照他规划的福利待遇,这些队员家属今后过上的绝对是让人羡慕的生活。虽然他们平时不怎么和中国人搭界,也不免引人注意。
封闭管理,统一配置。甚至队员以后训练和执行任务结束以后,就可以各自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而不像现在几乎和兵营一样。
以后以大宅为界,内部是敏感警戒地区,而外侧一直到雁荡路路口都是宿舍区,孩子们可以随意在街面上玩耍,妇女们可以在下面的商店里自由购物。内部的商业设施完全是公益性质,只针对内部人员开放。
一些附属设施尽量自给自足。比如征用有技能的白俄饲养奶牛,供应牛奶制作奶酪。征用木匠制作家具和必要的设备。这些白俄大多都有才艺,不用多久就可以建设成一个相对可以自省循环的社区。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先期需要巨大的投入,而资金现在已经不成问题了。资源方面,除了老任初民搜罗,那些在霞飞路上开设商铺的白俄店家都是筹措点。
需要知道的是,光光收缴的这批毒资,就是原本可以养活一支军阀武装的数额。还不包括蒲素从沪西二十余家烟铺查抄得来的浮财。
现在需要他们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把这笔钱花出去。不动声色的花钱其实也是一个难题。所以,商量了一阵之后还是“深挖洞,广积粮”。
老任用巡捕房的名义和阿廖沙那些队员们互相配合,迁出一些不相干的住户,给与他们相应的补偿,或者互换住所,完成拆迁应该不难。
犹太人和一些华人在这个白俄社区其实住的也不自在,明明在上海却像是生活在莫斯科……这边只能能主动提出补偿或者给他们合适的住所,让他们换出去,应该没几个不愿意。
真要是碰上钉子户,那也只能对不起了。为了大局面,上点手段也是无奈之举。毫无疑问,没有人能顶得住。
这个过程老任说需要三天就行,蒲素给出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实际上第四天开始,往外搬家的人流和路口铁栅栏的施工已经同时开始了。
然后就是统一配置,确定每天的供应标准,以及学校的选址。原先街面的底楼两侧,全部划为公共设施。要么变为商店,要么就是娱乐场所,除了烈性酒和毒品属于管制,这边都可以按照进价出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