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孤岛喋血

095 制度(4/5)

目录

所以他把之前自制的电台留了一架在大宅,用作应急。李文娟只能和他一起在辣斐德路生活,做着名义上的夫妻。

搬迁和重新调整分配住宅是个很细碎的工作。小队队长和立了战功的人员必然要受到优待。但是同时普通住宅也要随时可以升级,只要有普通队员加入了特训,待遇立刻可以进行调整。

不光是队员本身的资源有所不同,这种制度还包含了家属的配给供应。对于条件相当的住房分配,后来他们决定采用抓阄制度,同一房源编写号码,统统打乱,由家属代表抓阄,摸到哪里就是哪里。

另外他们还决定,今后作坊里长期进行轮换,随时保证四个技师常驻在大宅区域。随着蒲素到来,思路的改变,作坊加工兵器的工作已经弱化,技师们的主要工作是保障供应这边的武器装备升级和加工。

至于边区的军火,蒲素已经决定直接去弄制式枪械了。不管是购买还是交换或者是直接抢夺,都要比原来偷偷摸摸零打碎敲的加工要有效率多了,而且,制式武器质量共有保障,故障率低。

人工装配的枪械运到边区,一旦出现故障,替换部件都很困难,因为不是固定的标准件,往往只能报废,反而形成了浪费。

最后的重点是在周边规划区域,蒲素制定了火力部署,制高点的瞭望和火力覆盖,他要找几门野炮架设在顶上,让技师在现有的建筑基础上,加高瞭望和布设重炮的位置。

水源他这里依靠着法国公园里的内湖加上地下的渗水是不缺的。一旦做好防守,哪怕被团团围困,他这边也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完工以后,很快大宅这边被自己人称为“要塞”。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一个要塞的所有元素。只不过在外人看来,这里只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白俄聚集区。

所有的固定军事设施都在楼顶,哪怕外人走进社区,随意闲逛也不会发现。社区里诊所,花店,商店和裁缝铺,理发室等等应有尽有,就是一个正常的社区。

甚至要塞还办了一份俄文“真理报”周刊,每周刊发一次,散发在霞飞路上的各家白俄店铺,免费取阅。这份报刊的主要作用还是收罗零散的散乱在上海的白俄专业人士,经过考核符合条件的接纳进现有体系。

很多不明真相的白俄商界人士因此找到了归属感,相比之前,他们投入了更加巨大的热情,给要塞捐款捐物,从而获得一种民族归属感。而阿廖沙也出面把他们视为接受自己保护的范围。就这样,在一系列的动作之下,阿廖沙已经成了事实上的上海白俄“教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影后常年热搜 全能大佬又被拆马甲了 青瓷祭 乒坛新秀 大小姐有钱有田还有他 血海武尊 霉运阴阳眼 扶桑镜梦 江湖尘事 我有百万神兽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