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见面(2/5)
在何雨柱的管理下,轧钢厂的炒货车间已经建立起来,每天都能产出炒出几万斤五香瓜子或五香蚕豆,别看一斤炒货纯利润也就2、3分钱,可是架不住量大啊,按照平均一天4万斤炒货的出货量,每天纯利润入账近千元,一个月就是两万多小三万。
一年三十万元税前利润的生意有多少啊,已经不比轧钢厂本身的收益小多少了,轧钢厂本身轧钢业务的税后纯利润每年也就二百多万。问题是炒货车间才六十八个临时工加上两个正式工人做管理,整个轧钢厂可是三万多员工呢。
看过炒货车间两个月的收益报表之后,连杨副厂长都感慨:“食品加工业真赚钱啊。”
“现在钱能买吃的,大家是不会吝啬这一毛钱的。”何雨柱则是想起未来应运而生的傻子瓜子,那可不就是这么起家的,而且傻子瓜子那家还没有自己这个炒货车间的规模大呢。
炒货车间的炒瓜子和炒蚕豆,零售价是一毛钱二两。批发价是9分钱二两。打包装这等工作,都让炒货车间的临时工做了。毕竟能提供就业岗位,哪怕是临时工,也是能让人称道的。
59年还没塑料袋,炒货都是二两一个草纸纸包,批发走的供销社或者街道,再拿去出售。
因为这个年代,生意最好是公对公,街道哪怕最小,但也是公家单位。街道最后可以临时雇佣无业的妇女和半大孩子,提着篮子去电影院和戏院门口出售炒货。也能让这些困难家庭多一份收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