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恰同学少年(2/5)
李迪脸色微变,他没有想到一个年轻的世子竟然有如此洞见。自从新帝上位以来,杨阁老为了控制朝政,极力讨好文官,大半文臣都汇集在他的门下。国家经济看起来十分繁荣,但土地兼并越演越烈,朝廷税收竟然逐年减少,入不敷出。可文官们的俸禄越来越高,领取俸禄的读书人越来越多,文帝修道更是花了无数的银子,长此以往,李迪心中无法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迪叹道:“哎,既然知道朝廷日益糜烂,世子才智高绝,若是科场猛进,他日必为宰辅,当改革图强,为国效力!”
这话对赵辰的评价就非常的高了,一个十八岁的世子,还没有进入科场,就认为如果参加科举考试必定成为宰辅,实为褒扬。
李迪也是一位实干派人物,多次劝谏文帝励精图治, 为文帝所不喜。
赵辰道:“李大人廖赞了,以我这种性格不适合做文官,不然哪一天我把那些看不顺眼的文官都杀了也未可知!”
李迪哈哈一笑,不再相劝,人各有志,国家也需要有人整顿武备。当前国家看起来繁花似锦,其实无论是朝廷、社会和军队都暗潮涌动,很多事情一点就着,一触即发!
子时,李迪走出待客厅,穿过院子前往住所。他在想那个少年赵辰,如此文韬武略,杀伐果断,日后能走到那一步。
第二天,因为洪水渐渐退去,淮河水位下降,士子们要离开泗州进京赶考,再晚就耽搁了。
士子们都汇集在泗州码头上,人声鼎沸,等待赵辰的到来。
吕端、岳鹏举等人站在队伍的最前列,每个人非常的激动,一方面是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心情,洪灾面前,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按照道理就是首先饿死的一批人,是赵辰主持救灾大局,算是救了他们一命。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在这一次救灾中学会了宣传、组织、协调调度等实务,这是书本里面学不来的,一定程度上赵辰就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不少人为官之后都受益匪浅。
吕端在很多场合都说,赵辰就是他的启蒙老师,说明这段经历在他们的心中何其重要!
没多久,赵辰在钦差李迪、刚刚病愈的范仲满等官员的陪同下,沿着码头上青石台阶延伸而下,吕端、岳鹏举等人都迎到了台阶下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