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还债(2/5)
我国的工业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光景,无法成为偿还苏联债务的主力。
目前农业经济占据主体地位,于是就用手中比较占据优势的第一产业,比如猪肉、鸡蛋、水果、茶叶、纺织品等农副产品来还债。
近几年大面积的自然灾害频频爆发,使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严重减产。
日子再艰难,独立自主的道路必须坚持,俗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人民咬紧牙关,节衣缩食,同心协力,只为早日还清债务,不受他人掣肘,这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信念。
就这样,全国上下开始了全民还债的共同努力,牟足劲的搞农业生产,大量开垦荒地,栽种粮食,将省下的鸡蛋、水果、肉类等全部运往苏联,用于还债。
然而,单单靠农产品还债,既吃亏又不讨好。
苏联对送去的农产品要求极为严格,如果不符合他们的规定,就会拒收,比如鸡蛋太小的不要,水果、肉类不新鲜的也不收。
因两国距离较远,又无法冷冻保鲜,很多东西都在运输途中坏掉,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且农产品本身附加值就很低,用于还债,如杯水车薪,加上国内灾害频发,农副产品本就紧缺,无疑是一种负担。
最终,中央与苏联沟通后,决定用矿石偿还债务。
政府紧急派人员前往各地勘测地点,采集并挖掘矿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