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猥琐发育一年(4/5)
当然,苏星云决心要建造的是最高品质、名声显赫的棱堡,这成为了他的首选。这些棱堡的设计精妙,城墙不断地折叠,确保没有任何火力死角。在城墙的突棱和凹棱处,厚度被大幅增强,而在其他斜面部分,由于巨石和炮弹都会撞击到斜面上,从而被卸开力道,这样的设计使得城墙更加坚固。
继续阅读!
实际上,苏星云投入巨资建造棱堡,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有些奢侈。在那个时代,元朝的军队所使用的炮主要是滑膛炮,这些炮火很难打穿棱堡,更不用说轰开和州那种外砖内土结构的城墙了。而元军在攻城时,更多地是使用投石机,也就是所谓的回回炮,至于火炮攻城,其主要目的是杀伤城墙上的人员,而不是与坚硬如龟壳的城墙正面交锋。在后来的战事中,苏星云领地中的火炮射程一直压制着对手,能够打到棱堡上的远程重型武器极为稀少。而当苏星云统一全国之后,这批当年建造的棱堡,更多地是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具有纪念意义。
此刻,在苏星云的一声令下,大量的红砖和水泥被紧急运送到几个关键的工地上。在黄州领地的东边,几座坚固的棱堡巍然屹立,有效地阻挡了南京方向对领地的直接威胁,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而在如皋县的基地,两座棱堡也开始肩负起守护沿海基地的重任。随着这些建设的推进,在 1345 年下半年,苏星云领地的防守压力大幅减轻。在这一年里,共和军出人意料地没有任何战事发生。苏星云在度过了开局的艰难时期后,开始步入了一条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道路。
此时,海外领地领地开始展现出强劲的生产活力。自从基隆煤矿投入生产以来,大量的煤炭资源开始源源不断地供应给黄州领地和本土的三号钢铁厂。与此同时,原始的化工产业也在海外领地悄然兴起,三酸两碱的产量日益增长。到了1345年十月份,海外领地领地已经有六十万移民落户,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在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得益于优质的铁质农具、畜力以及新兴的蒸汽动力,海外领地的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在苏星云的宏伟规划中,海外领地这片土地在合成氨工业出现之前,需要承载至少300万人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海外领地只能养活300万人,而是指只有达到这个人口规模,才能确保海外领地肥沃的土地不被荒废。当海外领地的人口超过300万时,就意味着可以开始向南洋各岛扩张,争夺更多的土地资源。然而,在未来的一百年里,人口的增长还远远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土地扩张。如果某一地区的人口过于密集,而又缺乏工业区的支撑,仅仅依靠第三产业来养活多余的人口,这无疑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